在北上广深的CBD地区,充斥着拥挤的摩天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很难再看到大卖场的身影了。忙碌的白领上班前会在楼下的7-11、罗森便利店里买一个今天早晨刚送到的新鲜三明治,一边用微波炉加热,一边从冷柜里拿出一个保质期仅为七天的果蔬汁,坐在便利店里的吧台上喝了起来。
如此便利的条件使人们不再有去大卖场的理由。
根据尼尔森新的《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结果显示,便利店和网购的渗透率分别从2015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增长速度超过大卖场的渗透率回升速度,年轻人则构成了这些新兴渠道的主力军。
从家乐福到易家福
21年前,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了家大卖场。过去三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已关闭30家门店。从2015年3月起,家乐福启动了入华20年来大规模的变革,调整采购和物流体系、发展电商、便利店等多渠道运营。
2014年底在上海开设的家新业态“邻家超市”——易家福(Easy Carrefour)开张,主要针对年轻人和学生、上班族,随后尝试在不同的地段开设新店,从居民区到商业中心,从写字楼到商业大楼的店中店。
它与一般的社区便利店大的不同是营业面积大、产品种类多、更注重体验,每家店约有250~400平米,约4000个产品品类,月接待顾客30多万人次,据透露,已开的10家门店中有些已实现盈利。
在易家福,除了提供新鲜的咖啡,餐饮,还提供话费充值或者物业、水电、网络等费用的缴纳服务,更有免费的Wi-Fi及充电设备,还有一些小型的自助机器,可免费打印照片;门店有可以和家乐福的网上商城连通的触摸屏,让顾客下单购物,并在门店自提。
“小而美”到底哪里美?
业态的细分使整体销售模式变得更“小”却更专业更便利,“美”指的是销售业态与商品结构日趋高端化。“细化的零售业态往往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因此消费者也更愿意支付高溢价。
而且因为业态变小,使得商品的更新速度变快,从而保证一些商品有着更高的新鲜度,为零售业态日趋高端化奠定了基础。”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品服务的是大家的衣食住行。把零售店面做再好看、服务再好,还要回归商品,国内很多零售企业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大卖场转型“转”在服务人群的消费目的,消费场景和商品范围上。
小型超市服务于繁忙的年轻人,销售商品的范围是消费频次比较高,有新鲜度很的商品;大卖场服务于有时间的,看中价格和促销力度的人群。
和网购相比,小业态超市解决的是新鲜度和速度。当一个人想在7-11买一盒饭的时候,显然是不会饿着肚子等一天的,这是电商无法替代的。
驱动零售的核心因素,个是成本,第二个是选择范围,第三个是方便程度。对消费者来说,谁提供的商品更便宜,选择更多、更方便,谁就能赢得未来零售业态。
“为什么今天零售日子不好过,因为这三点都不比线上,与其说转型,不如说未来一部分零售将走向死亡,这虽然会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趋势不可逆转。”相关专家说。
小业态又将是一片红海
虽然在大卖场的经营上拥有发言权,可相比于7-11、罗森等比较成熟的便利店,“家乐福们”才刚起步。 人人乐曾表示,社区生活超市仍然存在三方面的困难:,同行业及线上电商的竞争冲击;第二,经营管理团队的培养;第三,社区店的选址。
社区生活超市面积基本在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左右,而且分布要密集,这样才能发挥配送中心的优势,让物流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对于未来同店增长的好转预期并不乐观。
线下零售需要创新调整自己的布局,在大环境下,线下企业无论是从资本还是业态相比线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之前的物流体系,采购体系都针对于大型超市,现在小业态在采购的商品范围,专注度,物流和送货频次是很不一样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大型零售商能否调整供应链和成本体系来支撑,毕竟零售终的优势还是在于成本优势。”专家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