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推动母婴产业战略升级 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旗舰品牌 全球1200家企业信赖之选 防伪·溯源·防窜·营销 多业务一并解决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低敏辅食成竞争新目标

2021-01-23 09:47   来源:EBH母婴时代

  随着消费者对辅食需求的增长,辅食市场正在不断的扩大,品牌和品类也都在随之增加,降低食物过敏风险或者是低敏的产品开始出现,它有望成为辅食市场创新的新方向。

  辅食市场要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品质+创新,品质是一切的基础,而创新才是使行业进步、发展的关键。

  01

  新进品类低敏辅食

  在宝宝成长到6个月时,单一的喂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需要逐渐添加辅食,宝宝也开始逐渐接触到更多的食物。

  随着新生代父母优生优育观念的增强,父母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愿意为宝宝付出更多。而辅食作为宝宝的口口粮,新生代的宝妈宝爸对辅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吃的健康是消费者关心的。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生态环境,喂养方式,宝妈生活作息等的影响下,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经非常受到父母的关注。

  随着辅食市场的不断提高,预防过敏或者低敏辅食成为行业新晋冒出的品类,成为新生代父母关注欢迎的特色辅食。虽然整体的体量还不是很大,但是发展前景不错。

  02

  国内过敏宝宝的比例已经达到8%

  市面上的部分辅食中添加有牛奶、乳粉、大豆粉等成分,而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过敏源有牛奶、鸡蛋、大豆、鱼类、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小麦等,这些容易让幼儿接触的产品很容易引起幼儿过敏反应。

  也有些辅食与奶粉或者其他生产容易引起过敏的产品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这也容易引起过敏的风险。

  目前,过敏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父母的重视。根据专家判断,国内过敏宝宝的比例已经达到8%,每年新增过敏新生儿超过600万,其中约2%即约12万新生儿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医疗救治,其他则需要正确的干预,对过敏反应加以控制。

  而0-2岁为过敏反应高发时期,随后会逐渐好转,3-7岁部分以过敏疾病发病作为估计,中国7岁以内的过敏儿童总量保持在2100万以上。超过40%的0-2岁幼儿曾经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19.8%的幼儿曾就医确诊为四类过敏性疾病,比如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各类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预计仍将继续上升。

  随着过敏现象的不断增加,医生给出的佳治疗方法就是回避过敏原,即回避上述这些可以导致过敏的营养物质。

  而辅食中的新晋品类低敏辅食正中消费者的心意,能够让宝宝避免过敏的问题,而且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更添一层防过敏保护。

  所以低敏辅食拥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将会成为辅食市场研究的新方向,也是企业竞争的新市场。

  03

  低敏辅食成企业竞争的新目标

  此前,《母婴时代》曾关注过这类食品,行业内专注降低食物过敏风险或者低敏的产品并不多,市面上一般只有低敏奶粉,很少有低敏辅食的概念,针对易过敏宝宝的低敏配方辅食特别少见,所以大家对低敏辅食的关注度并不高。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断有企业深入到这一领域,并推出与之相关的产品。天然有机、无乳糖、无麸质...这些食品概念逐渐走进幼儿品牌的视野,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这些方面,比如雀巢旗下来自美国的早期介入多种食物蛋白过敏原的辅食类产品Spoonfulone (匙倍乐)。

  资料显示,“Spoonfulone匙倍乐”含有16种食物蛋白,覆盖90%的食物过敏原,可直接添加至辅食食用。

  而来自泰国的米克叔叔,在成分方面,幼儿辅食全系列无麸质、无乳糖、低敏,规避八大常见过敏源。

  其他辅食品牌比如婴尚也在2020年7月推出了低敏高铁米粉、澳立佳也是一个幼儿无敏辅食新品牌、英氏也有米粉产品选用低敏配方,不添加盐、糖、香精、色素、乳粉等,不少品牌已经关注到这个领域,强调采用低敏配方或者低敏原料生产。

  各大品牌纷纷加入低敏辅食市场,可见低敏辅食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也说明低敏辅食市场具有发展潜能。

  04

  创新是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市面上一般只有低敏奶粉,很少有低敏辅食的概念,低敏辅食目前还属于比较空白的市场,品牌比较少,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还比较窄。

  企业方可以作为一个战略产品卡位市场,也可以作为与市场形成差异化的品类进行布局,深入拓展细分的辅食市场。

  当下,消费升级和精细化喂养需求推动细分品类发展,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增速可观。

  要想低敏市场更好的发展,就是要不断的创新,要精准的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不断的根据市场进行调节,才能在低敏辅食行业拔得头筹。也是整个低敏辅食行业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只有创新才能使市场不断的进步。

编辑:李娜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