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推动母婴产业战略升级 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旗舰品牌 全球1200家企业信赖之选 防伪·溯源·防窜·营销 多业务一并解决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预测!即将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奶业将迎来哪些机遇?

2021-02-01 11:01   来源:中婴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定向。作为关键节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会如何部署“三农”工作,令人期待。按照以往惯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会在2月初前后公布。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终目标将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现代化。基于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预计将会更加关注农业科技攻关、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

  对于奶业从业者,关键的就是抓住政策之中的那些产业机会。预计今年会在核心育种技术、乡村产业发展、畜禽废弃物利用、冷链物流发展、智慧畜牧业等方面释放出更多利好的信号,奶业将从中受益。

  预测一 种业科技创新

  畜禽良种既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奶牛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初步构建了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但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奶牛育种核心群规模小,种子母牛数量少,种公牛遗传水平参次不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种公牛主要来自北美进口胚胎,容易受制于人。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牛冻精累计进口额达到5500万美元,同比增加53.3%,从美国进口占比达88.7%。

  一年内,国家多次发文强调要推动种业创新发展,可见良种问题正在引起高度重视。2020年,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种质资源登记与大数据平台构建等工作。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牛羊专门化品种选育,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2020年底,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京调研畜禽种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时指出,要开展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收集,加快布局建设种质资源库和保种场,要大力推进畜禽种业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良种是整个农业产业的芯片,更是直接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预计今年政策将更为重视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助力赋能。畜牧业大型龙头企业可以借此机遇,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商业化育种发展,提高奶牛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

  预测二 重视并扶持小农户

  “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离不开小农户的发展。近两年在奶牛养殖业中,“退养”这个词高频出现,国内大批中小牧场因为环保压力、奶价波动等原因纷纷退出行业,国内奶源自给率不足 70%。在未来奶业长跑之路上,加强体能储备,增强奶业产业韧性,需要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力量。中小规模农户在精细喂养、灵活自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需要深思的是如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挥出更大优势。

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都对扶持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加强对中小养殖户的指导帮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综合这些政策来看,支持小农户发展是“三管齐下”:一是推动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普通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家庭农场等现代经营主体;二是发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三是提升小农户的经营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鉴于小农户在农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预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会有所涉及。铢积锱累,玉汝于成,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小农户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预测三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三产之间协同发展,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农民增收。2015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次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此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重要会议都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提及和阐述。

  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提到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打造精品工程。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预计今年一号文件将会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政策扶持力度,挖掘农民持续增收动力。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在国家及各界的推动下达到新高度,数据显示,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其中休闲观光牧场可以说是农旅产业的一匹“黑马”,农业农村部连续两年发布力推休闲观光牧场的通知,观光牧场或将成为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蓝海”。

  预测四 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当前我国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直观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绿色的新阶段。

图片

  对奶牛养殖业来说,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空间还很大,促进奶牛粪污全量就近就地低成本还田利用,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牧循环型畜禽养殖场(户),促进粪肥还田,加强农副产品饲料化利用。此外也提到实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推广绿色发展配套技术。

  预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会继续在畜禽废弃物利用等绿色养殖方面提供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预测五 智慧畜牧业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有所聚焦。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同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提到,要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相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会继续保持对智慧农业的关注。

图片

  目前,国内一些牧场已经开始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精准饲喂,精准管理。智慧牧场可以将挤奶、饲喂、牛奶制冷、牧场管理进行整合,并支持远程和牧场连接,未来待5G普及,用手机养牛不再成为难事。智慧牧场不仅带来更多的产出和盈利,也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它给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不容质疑。

  预测六 农村冷链物流发展

  农村物流可以解决后一公里问题,能够降低农村的生活成本和农业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业发展模式。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3975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县镇市场、农村市场成为重要的增长点。由此来看,农村物流重要性凸显,亦不会缺席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财政50亿元资金,重点在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16个省(区、市),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围绕鲜活农产品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政府及社会对农村物流的关注可见一斑。农业农村部曾表示,预计到2020年底,将支持超过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将超过600万吨。

图片

  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大大减弱低温乳制的区域性,行业是否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春风,结合顺丰等快递产业,推动“乳制品+大同城”的闪送服务,培育农村消费者,扩充增加乳制品消费的渠道,值得思考。

  预测七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农产品标准化和溢价的方向。国家连续多年颁布农产品加工的相关政策,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在乳品加工领域,政策一直扶持乳品加工做优做强。

  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申请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申请上市、新三板等挂牌融资。202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则提到要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到2025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政策信号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

图片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

  预测今年一号文件或会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有所涉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政策利好下可以尝试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大型农业企业可以加快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研发新产品新配方,扩大增值空间。

编辑:李娜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