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达利食品:高利润背后的秘密

2016-12-17 11:20   来源:三钱二两
概要:许世辉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说起他创办的达利园,我想很多人都吃过旗下品牌与产品:

  达利园创办于1989年,从一家'惠安县美利食品厂'发展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的大型食品企业,目前市值约为500亿。

  目前,达利园的净利率能做到15%以上,这在其竞争对手的眼里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比统一和康师傅,目前的净利率仅能达到5-6%,与达利园相差10%。

  出奇高的净利率也引起了市场的质疑,为什么做的都是零食,饮料,达利园的净利润率远高于竞争对手?这样的质疑也使得目前达利园的市场估值处于行业平均以下。(目前,达利园的PE为14倍,而整个行业为18倍。)

  为什么达利园能够做出如此高的净利率呢?

  当我研究完达利园后,我想,这一切表现的背后,都是和达利园的战略息息相关,而并不是市场所担忧的造假。

  在我看来,达利园的高净利与达利园的两个战略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I. 后发战略

  II. 渠道战略

  I. 后发战略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如果我们去看达利园的每个单品排名,基本上也是排在行业的2-3名:

  导致这个现象的便是达利园的后发战略。达利园的战略是不会自己开发一个品类,而是看到一个品类的兴起,便会随即切入。

  以乐虎为例,乐虎是达利园在2013年推出的功能性饮料,从初的年销售3.9亿增长到2016年预计超过22亿,增长超过500%。

  为什么达利园会在2013年推出乐虎呢?我想,一定是达利园看到了功能性饮料市场的爆发。中国功能性饮料是由红牛引爆的,而红牛目前没有上市,但我们从红牛从A股某家上市公司采购的罐子金额可以推算出这个行业的爆发:

  从2010年开始,红牛采购罐子的同比增速就达到30%以上,而整个市场的规模,据三钱数据实验室推算,在2013年可达到了百亿规模。这个时候,达利园便进入了这个大而增速快的市场。

  这样的战略,让达利园少了许多试错的成本,当达利园看到一个品类的兴起的时候,他便通过其广泛的渠道而强势介入。而其实在互联网行业,像腾讯,阿里目前的战略都是这样的:当这些巨头看到一个新兴机会的时候,并不急忙进入,而是等待其他企业培养了用户习惯后,再利用他们自身的流量优势,进入行业并且往往能消灭对手。

  而就是这样的后发战略,使得达利园不用花费很多钱去测试市场,推出无用的新品,这样也提高了其利润率。

  II.渠道战略

  达利园采取的渠道战略是由于其历史原因以及特定的市场决定的。达利园的主要市场是在3-4线城市,以及乡镇。

  针对这样的市场,达利园采取的渠道模式也与其他的竞争对手不一样,而正是这样的策略让达利园的营销费用也大大的降低了。

  达利园采取的策略是给予其经销商远高于其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使得其经销商更愿意去推广达利园的产品。这一点,和Vivo,Oppo卖手机的线下策略不谋而合。

  根据三钱数据实验室收集的数据,达利园产品的出厂价与零售价的比例为50%,而其他厂商都基本大于60%,就连在打价格战的加多宝的出厂价与零售价比例为57%。

  以下为三钱数据实验室收集的关于出厂价/零售价的数据比较:

  正是在这样的渠道战略下,达利园可以省下很多线下的推广费用以及经营费用。如果我们用经营费用(Operating Expenses)比上销售的比例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达利食品的经营费用是要远低于竞争对手的:

  对于以上的渠道对比,我们可以总结为:

  总结下来,达利园采用给予其经销商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也是更大的自由度),而减少其公司的经营费用,让其经销商自愿地去推广其产品的策略,提高了其利润率,但确实也损失了对渠道的管控能力。

  正是在达利园与众不同的战略下,我们看到,在整个饮料食品行业在经历痛苦升级的时候,我们看到达利园竟然可以保持增长:

  对于未来,2017年达利园会推出豆奶系列,我想这也可能是达利园看到维他奶近些年的强势增长并且其净利率能够稳定在10%左右:

  后,如果我们去看中国消费的实业富豪们,许世辉以60多亿美金的身价,排名第二,并且也是前五名中年轻的。我想,未来说不一定许世辉能够变成名。

编辑:志杰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