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程雄伟:母婴专业人才培养的出路在哪儿?

2017-03-30 13:18   来源:母婴商情

  作者:程雄伟

  国家高级营养师

  质心力培训体系创始人

  博发顾问培训机构创始人

  母婴行业知名实战派落地培训辅导导师

  曾担任浙江卫视《健康中国》、舟山交通电台《宝贝计划》、《青年时报育儿版》等栏目营养育儿顾问专家。

  曾在全球直销企业、国内知名奶粉运营公司、中国知名营养食品销售企业担任全国席培训师。

  2000年初母婴店渐起,当时大多是很小的街边店组成,面积也大概几十平方米,主营奶粉、棉品等,由于刚兴起,竞争少,产品毛利空间大,很多行业先驱者完成桶金的资本积累。当时,母婴店老板都为个体户。

  随着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消费者开始选择进口奶粉,消费场所也从卖场转到了母婴店,母婴行业因经营奶粉结构的优势,迅速迎来行业第二春。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大多区域性母婴连锁迎来机遇,在此后几年内店面数以几何倍数增长。

  2012年,苏宁全资收购红孩子,天猫、京东等综合性平台将母婴品类进行独立运营,母婴电商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4年,贝贝网、蜜芽等垂直母婴电商平台相继上线,宝宝树、妈妈网等母婴社区布局电商业务。由此,拉开母婴行业红海时代序幕。

  作为母婴行业传统渠道的先行者,线下母婴门店面临内忧外患的境界。对外,线上电商来势汹汹,线下竞争对手此起彼伏;对内,人才缺乏导致企业运营发展受限。但归根结底,所有的竞争,实质都是人才的比拼。

  1、行业人才现状

  一方面,管理型人才缺乏,特别是后台管理人才。很多母婴店早期都是典型的“家族”生意,夫妻档、兄弟姐妹档形式起家的。早期店小、事少,所以是“是老板也是员工”的模式,能使创业阶段的成员利益高度相关、信任程度高,这有利于企业快速决策,降低经营成本。但企业发展壮大后,家族式的用人唯亲、因人设岗反而给企业埋下隐患。试想,有才能求上进的员工因为不是老板的亲戚,就没有了上升空间,久而久之能留住人吗?

  另一方面,专业性人才缺失,特别是专业营养师、育婴师缺乏。母婴店提供的体验式服务,是其优于母婴电商的核心差异。体验式服务包括感觉体验,从顾客视觉(如门店形象、产品陈列等)、听觉(如接待人员的礼仪话术等)、触觉(店内环境卫生等)角度出发提供的优质体验,让顾客逛的舒心;情感体验,门店为顾客提供专业的育儿指导。现80、90后妈妈,不满足老一辈的粗放型养儿经验,对于科学的、专业的育儿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门店应在这方面承担起教育顾客的责任,让顾客逛的放心,这也有利于提升顾客对门店的忠诚度。

  2、人才培养现状。

  在母婴行业,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注重老板培训。老板意识到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热情高涨,自己到处报班学习管理,培训后信心满满,准备大刀阔斧大干一场,结果回去后发现无从下手,然后一耽搁一徘徊,事就黄了。现母婴行业各培训机构和培训大师百花齐放,但基本理论为主,像博发机构这种能帮门店落地、能解决门店实际痛点的,少之又少。

  3、如何解决人才培养。

  一方面,输送企业内部管理层和有潜质的员工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作为企业人才储备的梯队。企业人才结构完成优化后,在保证决策层核心人员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大胆培养、启用这批新的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打造企业内部的培训团队,持续不断为企业储备人才。企业内训师团队,承担向其他员工传授理念、知识和技能的职责,是企业知识不断积累、分享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培训,让会销售的员工分享销售,懂管理的店长培训管理、能陈列设计的人员培训陈列形象,才能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

  总之,母婴行业人才培养出路,主要靠核心团队的打造,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会带人、会教人的管理团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编辑:婧文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