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些宝妈会觉得每次哄娃睡觉都是自己先睡着,妥妥变成娃哄妈睡觉了!
宝宝有时候半夜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撕心裂肺,把奶爸辣妈都哭精神了,自己又稳稳地睡过去!
你家有一个睡神还是睡渣?让我们来一解宝爸妈们深度缺眠的忧伤吧!
1 睡少了、睡多了?有参考!
宝宝睡少了,很着急,睡多了,还是担心,宝爸妈们很需要一个标尺,以此来衡量宝宝是不是睡足够了。
但关于睡眠总量的建议其实并没有一个黄金标准,对幼儿的睡眠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每个宝宝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可以参考,但不必照本宣科。
相对来说,下面这个睡眠总量参考,比较科学:
2 一放下就醒?有方法!
宝宝在大人的怀抱里、胳膊上或腿上很容易睡着,但一放到小床上就能察觉出不一样,很快醒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好方法应对吗?
原因
(1)睡眠环境
抱睡不易放下来归根结底是睡眠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父母的怀抱和小床相比,不管是温度、柔软度,还是气味都有一定区别,特别对于那些环境敏感度较强的宝宝,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引起他们不适。
① 温度
父母抱着的时候孩子能感受到成人的体温,但把孩子放到小床后孩子接触到的是相对比较冰冷的床单,有的宝宝会因为这样的差异醒过来,特别是在冬天。
应对方法
可以提前在宝宝的床单上放个暖水袋提高床单温度,或在宝宝入睡后父母和孩子一起躺下,过一段时间后慢慢放开,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② 气味
宝宝会对特定人(或环境)身上的气味有特别的喜好,或是对长期养育陪伴人员(或环境)的气味产生依赖感,当孩子睡着的时候,熟悉的味道能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提高孩子睡眠质量。
应对方法
可以使用宝宝喜欢的味道来包裹宝宝,比如将妈妈或爸爸的衣服作为孩子的被子或枕巾。这样即便把宝宝放下,宝宝还是能够感受到熟悉的气味,醒来的概率也会降低。
③ 连贯性
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发觉,在他们抱睡孩子的时候往往是走动+摇晃+声音。而当他们把孩子放下后这些动作往往是一下子就消失了。对宝宝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改变,“落地醒”是很正常的事情。
应对方法
放下宝宝时可以逐个将动作消失,比如先停止走动,然后停止摇晃,后停止声音。每次停止一个安抚动作时,如果宝宝没有反应就继续停止下一个安抚动作,如果有反应就加强剩余安抚动作直到孩子再次得到安抚。
注:
一个适应的睡眠环境,要满足光线、温度、气味、声音、安全以及连贯性六方面内容。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对于光线的适应度,温度的喜好等都不相同,需要父母细致观察和耐心坚持,不断尝试,才找到适合自家宝宝的睡眠环境。
(2)“落地”时间
我们都以为宝宝闭上眼睛不动了就是入睡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孩子还处在浅睡阶段,对外界环境是有一定感知的,一旦环境改变就容易醒过来。
应对方法
适当推迟放下的时机,一般在入睡后10~15 分钟放下成功的概率比较高。
科学入睡
放睡技巧
好保持宝宝在怀抱中的姿势以侧卧的方式放下,放下后马上辅助拍背并尽量避免眼神接触,有时候配以一些“嗯嗯”声也会有效果。
科学的方法
在宝宝入睡前就把宝宝放在小床上。然后通过执行固定的睡前程序,让宝宝的情绪得到安抚并逐渐镇静下来,终达到自我入睡。
固定的睡前程序
睡前程序要选择比较安静的方式和动作,初期建立睡前程序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比如小宝宝可以从洗澡、抚触开始,然后讲故事、关灯,总体时间在 1 个小时左右。
随着宝宝成长慢慢缩短睡前程序,比如刷牙、讲故事、关灯,大概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3 白天睡太多、晚上闹觉!如何调整?
如果是2个月以内的宝宝,这种现象比较常见,随着宝宝的生长自然会慢慢转变。但如果是6个月之后还有日夜颠倒现象,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对于6个月后还出现“日夜颠倒”的错误睡眠习惯,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排查和改善。
原因排查
① 是否日间的睡眠环境和夜间不一致,导致宝宝不适应。比如,白天在客厅、书房或看护人的房间入睡,夜晚回到父母房间或者自己的小床上睡觉。
② 是否日间抚养人、抚养习惯和夜间不一致。比如,白天看护人都是推车推到户外入睡,而夜间由父母带入房间。
要说明的是,对严重缺少睡眠的宝宝来说,可能要先忽略入睡方式,提高睡眠总量后再考虑改善入睡方式。
③ 是否每次夜醒都过度反应并予以错误回应。比如,夜晚2 点起床后陪玩甚至吃东西。
④ 近期是否有过跨时区的旅行,未倒回时差。
改善方法
日夜颠倒的改善相对比较简单,增加日间的活动量和日照,降低夜间光线。
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睡眠量充足。如果之前宝宝已经睡眠不足,那么突然减少日间睡眠有可能加剧神经疲劳,夜醒的现象可能更严重。
4 睡觉神帮手
宝宝晚上睡觉 要用专用纸尿裤,舒服的纸尿裤才可以让宝宝安睡一整晚,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宝宝长身体黄金的时间段,因此,建议奶爸辣妈要重视宝宝的睡眠质量,好选择好的纸尿裤给宝宝使用,不要太过于频繁的更换纸尿裤。(PS:当然拉粑粑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更换的哦~)
金贝柔纸尿裤让宝宝安睡一整晚,给宝宝金质睡眠,妈妈的选择,宝宝的小伙伴~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