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称为中国消费升级的元年,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都在发生着改变。就母婴市场来说,以往妈妈为了“放心”,更愿意进店购买母婴用品,而随着80后、90后成为母婴市场的主力军,妈妈群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有所不同,例如70后妈妈重实用,而80后妈妈重品质,90后妈妈重品牌,这也会带来消费者对母婴用品需求的差异性。
母婴行业是一个细分市场,从传统的门店,到今天的电商母婴,再到海淘的母婴平台甚至社区化的母婴电商,其不同于其他消费,是一个长周期的刚性需求。随着母婴内容红利越来越明显,母婴电商也诞生了众多产品和模式,共同抢占万亿规模的市场蛋糕。据360手机助手数据显示,与“母婴”相关的应用有512款;应用宝的数据显示“母婴商城”类应用达132个,“备孕”类应用达90个,“育儿社区”类应用数达53个,主要有五种模式:综合电商类有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垂直电商有贝贝网、蜜芽宝贝等;母婴社区类有宝宝树、妈妈网等;移动电商母婴类有辣妈帮;品牌商建立自己电商平台,如贝因美等。
但反观目前先有电商模式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困境。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母婴电商市场份额中,天猫、京东和贝贝网位居三甲,占比34.9%、22.8%和5.6%,而重金投资宝宝树的聚美优品仅占1.1%的市场份额。
这份数据背后透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其一,大平台正面临着有流量却不能深耕的困境,母婴垂直电商争抢流量与渠道难免被拖入价格战。但回归妈妈们的消费需求,价格之争并不能解决母婴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如妈妈们对国内母婴品牌始终心怀顾虑,热衷国际一线大品牌,对母婴电商的创业者来说,解决产品供应链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其二,大品牌的高溢价以及母婴用品的使用周期、卫生、质量安全,同样是妈妈们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创业者去不断尝试新的模式聚拢这部分消费人群。
基于上述现状与洞察,母婴电商开始出现创新的模式。之前的拿趣APP,通过“闲置物品免费拿、分享物品得积分、申领物品靠积分”等新玩法进入二手市场,成为了闲鱼、转转之后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圈内的生力军。在迅速获得了近500万用户后,拿趣以B2C模式挺进母婴电商市场,实行了耐耗类母婴用品的新品租赁模式,在崭新的领域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和国内400多家月子会所的合作也是在模式与渠道的探索和创新,连接了线上与线下的母婴消费群体。
拿趣APP推行“以租代买”模式,让注重品牌与品牌的年轻妈妈们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数倍的价格租用国际母婴耐耗品,通过按使用时间支付租金,到期再退还给拿趣惠用。这种全新的“减负、共享”购物方式开始影响更多的新一代年轻妈妈,在母婴消费群体获得了不少赞誉。据了解,在拿趣上原价2000-12999不等的商品,实际租金低至一折起。以一款Kiddy的安全座椅为例,原价2298元,在拿趣只花499元就能租三年。用户租满三年使用完毕后,座椅即可直接退给拿趣,用户拿到自己抵扣租金后的余款,平台收回座椅之后再按二手品平台出售。
通过这种租赁到回收到出售的全流程,拿趣开辟了一条以租代买,解决出行、喂养、寝具、玩具问题的道路。未来,还将在满足母婴高端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成本的同时,让消费需求从低频变为高频,不断增强用户粘性,为中国消费者开创一个全新的母婴租赁消费世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