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带来的冲击波,全国奶农、乳制品加工企业近日深陷供应链危机:1,因消费者闭门不出,终端市场受到严重抑制,液态奶、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产品库存攀高,导致上游奶源“过剩”;2,一些牧场原奶因乳企拒收或限收,不得不临时喷粉处理。与此同时,因交通管制,牧场饲草饲料供应面临巨大考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没有充分准备的牧场可能面临奶牛“断粮”的风险。
食悟此前曾做了“疫情下的乳业•破解供应链危局”的系列报道:“我们压力是很大,但我们更不希望倒奶”,光明乳业率先承诺“不拒收一滴奶”“不降一分钱”,光明乳业对于签合约的牧场不拒收、不降价,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着实帮助处于困局的奶农解决了后顾之忧。
那么,跟光明乳业合作的牧场心里踏实了,其他牧场呢?其他乳制品加工企业是否按照合同、保质保量收购生鲜乳呢?
乳业新媒体《食悟》刚刚得到新的消息:为了鼓励有压力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继续收购奶农、牧场生产的生鲜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月11日(今天)紧急发文,对不拒收奶农奶、不降价的乳企给予一次性临时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吨500元。详细政策如下:
“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内乳品收购加工企业按原订单(合同)收购价或不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保护价收购省内奶农投售合格生鲜牛奶的,省财政按其实际收购量给予一次性临时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吨500元。”
每吨补贴500元,相当于每公斤补贴5角钱,还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补贴。
凭借这项一次性补助,政府可以帮助乳制品加工企业缓解市场压力,避免下游乳企将市场压力进一步转嫁到奶业上游。可以说,这项临时性补贴政策,对于中国乳业全产业链对抗疫情带来的冲击波,至关重要!
很多人可能会说,就让乳企无条件承担奶农的压力吧!这其实是一句不太负责的话,乳制品加工企业也是自负盈亏的,并且很多都是上市公司,他们要对投资者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乳企可以承担一时,但却没有能力永远承担下去,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全行业、政策部门都需要给出一套可持续的应对方案出来。
根据乳业新媒体《食悟》的专业研究:我们发现,此次浙江省出台的这项临时性补贴政策,是近年来中国乳业生鲜乳收购补贴政策,对于其他省份极具借鉴参考价值,对于中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对于乳业巨头来说,短暂的困难咬咬牙就能够扛过去,但对于一些中小乳企来说,一次疫情可能就带来致命打击,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有些小企业破产倒闭的可能性都会有的。一个小企业破产对整个行业影响甚微,但成百上千个小企业如果都遭遇生死考验,全行业就会受到重创。
我们在为浙江省点赞的同时,期待更多地方省份和国家层面伸出援手,帮助正在遭遇疫情冲击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深陷供应链危局的牧场渡过难关,风雨过后,一定会见到彩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