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母婴渠道投资品类算作一场赌局,那计牌客手里的越来越少了,现在除了奶粉、营养食品,零辅食是为数不多的一张,正是加大注码的好时机。
在内蒙古市区,一位做社区店的渠道商就打算再次下注,调整零辅食品类。他的系统有很多种零辅食品牌,零食中贝比玛玛占比大一些,辅食则主要做嘉宝等头部品牌,由于之前接品牌比较随意,导致现在品牌同质化严重,劈腿在即。目前他想要寻找一些更有地域优势的品牌做区隔,并且需要更多方式来提升零辅食销量。
原来,辅食主要依靠线下的妈妈班做动销,现在特殊时期,消费者不敢出门,线下妈妈班等活动被迫停止,这不但直接影响到辅食的销量,还影响了门店的消费者教育。
笔者采访的渠道普遍面临着辅食线下动销无法开展的问题。比如爸爸爱母婴连锁,他们在疫情期的销量维持的不错,主要做婴尚,佳优宝贝,婴格蓝特,每伴这些米粉,目前物流已经恢复,上游供应商也开始逐步供货。
但是,即便门店依靠自然销量能够维稳,辅食品类的长久发展仍然存在隐忧。爸爸爱创始人唐利就认为,“渠道和终端对于辅食的重视程度历来不够,估计整个今年线下的妈妈班都会有困难。”
深入来看唐总的预测,一方面,许多渠道商原本就不重视零辅食,现在面临着壮士断腕的新零售变革,同样倾向于把精力更多分配在奶粉、营养食品品类的动销。另一方面,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疫情过后大家会规避风险减少聚集,尤其是妊娠期的孕妇更关注胎儿的健康,妈妈班的开展和效果则可能持续受到影响。
未来零辅食需要的,就是通过线上教育引导宝妈,做好教育和动销。对此,许多辅食品牌也不负众望,反应很快,纷纷开启社群课堂和直播业务,帮助门店赋能辅食品类。
零辅食做线上更多需要的是对消费者教育和育儿理念的引导,这也将成为渠道商未来选择零辅食品牌的核心标准。
在疫情过后的具体选品上,很多渠道表示,“进口”“ 有机”“ 易吸收”“口感”将会是判断产品价值的出发点。如广西爱婴贝美品诚母婴林学焕介绍,目前他在做三个辅食品牌,疫情后会考虑对个别品牌进行调整优化,引进更多进口和有机品项。
林学焕认为,系统现阶段零辅食的表现比较平稳,零食受疫情影响甚至有小幅度的提升。但这还远远不够,现在的消费者对辅食的认知在提高,且对线上的操作和品牌认知也在加深,必须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寻找有实力、团队方面更专业的品牌赋能,补足零辅食品类的缺失。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准备对零辅食加大投注的渠道比比皆是,正是因为新生代消费者需求这个核心要素的变化,使得整个零辅食行业正向品牌升级、价值升级与营销升级的方向加速狂奔。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