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营养食品售卖状况
疫情现阶段已经进入了中后期,企业逐步复工。在这一特殊时期,受益大的品类之一当属营养食品。
在疫情刚刚爆发之际,乳铁蛋白、益生菌等免疫型营养食品的需求都在增长,甚至有些地区的乳铁蛋白和益生菌的销量暴涨。
“初二那一天的销售额就是在一万以上。主要是奶粉和营养食品,营养食品里主要就是乳铁蛋白,其次是益生菌,铁乳蛋白已经断货了”一位山东的母婴店老板如是说。
山东济南一位营养食品渠道也表示,“这期间,乳铁蛋白暴涨,自己的库存被清空”
看来在疫情期间,营养食品的占比做到了第二的位置。
疫情期间这个吓人的数据,这个突出的占比,是可以维持的吗?在疫情之后,能做到第二的宝座吗?
19年的营养食品局面
现在吓人的数据,是因为疫情之前的基数太低。
将起:
1、经过一批营养食品厂家多年坚持不断的消费者教育,宝妈对营养食品有了一定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消费;
2、 母婴店原本对营养食品部类不重视,占比普遍在3-5%以下。但是18年新生儿人口暴跌200万,加上奶粉市场集中度提高,整个奶粉部类对门店的毛利额贡献明显下降,倒逼门店开始寻找新的毛利支撑,营养食品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他们开始重视。母婴店是这个行业重要的市场教育出口,他们开始重视,自然会推动营养食品发展。
3、更多的资本和厂家进入母婴营养食品,大量的费用投向市场,自然也推动行业。
未起:
消费者教育一般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上游的重视和资源投入,到消费者端成为刚需,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这就是为什么,19年母婴行业盛行营养食品的爆破营销,就是因为消费者的拉力不足,就必须用大促,把渠道的推力做足。但是,爆破营销遇到的“消费者上一次爆破买的营养食品还没吃完”现象,恰恰说明了爆破带来的销量,是催熟的,只要激素一停,销量就会下来。一个靠打激素维持的市场,显然是过载了,说明需求并没有真正地到达这个高位,是为未起。
营养食品稳坐母婴店第二品类宝座?
渠道端这次尝到甜头了,疫情之前就已经抬头的经营意识,经过疫情发酵,会更加坚定。
一位海南的连锁老板曾说过“营养食品和零辅食是继奶粉之后的需求大、潜力大的品类之一,我们希望提升其占比,将营养食品和辅食分别提升至8%-10%。”
而在消费者端,存在一种“危机+权威”的心智植入模式。
比如国家对叶酸的推广,就是通过医院系统,让医生告诉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的恶劣后果,国家通过免费发放的方式,实质上推行强制服用。这就是“危机(恶果)+权威(医生和政府)”。
光有权威是不够的。
这次的疫情就符合这个模式。
保健品大市场原来跟母婴营养食品是相对隔离的,保健品一年4000亿,主要对象是中老年人。
而这次疫情的主要死亡率是在中老年人,恐慌是延伸到了孩子和青壮年,三者的需求在同一个场景下得以合理链接,母婴店延伸到全家营养食品消费有了更好的契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