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又出现了一例消费者因为喝了现挤鲜羊奶而染上“布病”的新闻,但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相信很多人只是在心里嘀咕了声,“什么年代了还喝不消毒的鲜奶,太没常识!”就匆匆滑过了这条新闻。
但在笔者看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或将成为国产奶粉的下一个主攻方向,那就是国人对“鲜”的追求。
鲜有什么好?乍一问,不少人会语塞——“这还用问吗?”其实,这种反应恰恰说明了我们对食“鲜”的认同是深入骨髓的自然而然。
新鲜的食物能大程度地保留天然营养成分,而随着食物“降鲜”,营养也会随之流失。例如,菠菜中维生素的含量在新鲜状态下为每100克含有30毫克,存放3天之后为每100克含有22毫克,存放9天后则每100克只含有9毫克——某种程度上,新鲜就等于营养。
这一点非常关键,它证明了,作为一个不需要再教育的概念,“鲜”是容易也是适合被包装成卖点的。正如著名的“定位”理论强调的那样:不要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要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因为人的心智容量有限,无法接收与存储日益剧增的大量信息,同时,人们习惯接受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的信息,新的事物反而会激发心智的防御机制。
在“鲜”上做文章,是一种营销巧劲儿,尤其对乳制品来说,这是国产区隔于进口的天然优势,甚至比飞鹤的经典之作“更适合中国宝宝”更直接、更鲜明。
这不,大品牌纷纷开始占领“鲜机”了。
当你对飞鹤的印象还停留在“更适合中国宝宝”时,它已经悄悄切换到下一个定位赛道:鲜。
2小时生态圈、原奶1次喷雾干燥成粉,快28天产品可达消费者手中——如今,成就飞鹤之“鲜”的,不再是高大上的说辞,而是可以量化的细节。一批又一批渠道商、消费者来飞鹤参观全产业链,当他们从飞鹤的专属牧场出发,在车上屁股还没坐热,就到了工厂的门口,他们会对飞鹤奶粉的“鲜”产生直观的感知。
君乐宝也在“鲜”上下足了功夫。旗帜奶粉号称“全球标注挤奶日期的奶粉”,借此向大众传达一个理念,“奶粉的生产日期≠挤奶日期”,从而建立起“鲜”的壁垒,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极有说服力的卖点。
就在今天下午,君乐宝董事长魏立华还亲自现身直播间,以“鲜”为名,为君乐宝品质溯源之旅站台。
头部乳企已经拉起了“鲜”字大旗,他们不仅创造了一个新赛道,也为整个国产奶粉带来了新的普惠性红利。
国产奶粉,“鲜”正当时。羊奶粉品牌,还等什么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