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卫计委编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居民脂肪摄入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但相当一部分中国居民,还缺乏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素。就算我们已经吃饱了,但是日常摄入的营养依然无法满足身体所需,就算一个190斤的胖子,也依然患有营养缺乏症。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这定义为:隐形饥饿。
目前,在中国有3亿多人患有隐形饥饿。
据研究,大约有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那么,我们每天吃了这么多,食物的营养去了哪儿了?
美国营养学会会刊《营养学杂志》上曾经刊发了德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成果:近50年来,食物营养在不断下降。1950年到1999年,研究了43种蔬菜水果,发现钙、磷、铁、蛋白质、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平均减少5%到40%不等。
《英国食品》杂志也刊发过类似研究:英国1930—1980年间,20种果蔬的平均钙含量下降了19%,铁含量下降了22%,钾含量下降了14%。在维生素A方面,更是下降了8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也有过此类研究:野菜野果所含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含量要比种植的果蔬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曾经我们吃一个苹果的营养,可能现在已经不够了,我们不得不依靠吃越来越多的食物,而来维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时候感觉吃饱了,身体的细胞却一直很饥饿。
细胞产生的饥饿感,让我们为了摄入更多的微量元素,吃进了更多的脂肪、糖类和胆固醇,于是患肥胖和三高的人也越来越多。
小时候,在村子里,人们粗茶淡饭,一日三餐,食物也并不丰富,人们看上去瘦削高挑,却都孔武有力,精神矍铄。
我们失去的只是食物营养与风味吗?
网上有一个段子,笑出了很多人的尴尬:孕妇需要买点大骨来**,猪都笑了,“我出栏时都才4个多月,我都还缺钙呢。”
中国是世界上养猪大国,据统计,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6.88亿头,平均每一个中国人,一年要吃掉0.5头猪,而平均每头猪需要吃掉139公斤工业饲料。
在养殖行业,养殖周期几乎是大的成本。人们为了获得更短的养殖周期,为了获取更高的出栏效率,普通市场上的肉类畜禽几乎都达不到自然生长的标准。
一只鸭,可以在38天出栏;一只鸡,大约45天就出售了;一头猪,也不过120天左右就完成它的使命。
它们的生长速度再快,也填不满人们张开的嘴巴。
这些一生也不见阳光、只在铁笼子里长大的食物,从一开始就被激素药物浸泡着。市场上的速生鸡,几乎每天必须要完成50g的生长量,出生后的第2天,就会开始使用抗生素,之后的每一天,药物几乎没有停过。
2016年2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江浙沪地区的学龄儿童进行尿液抽检,发现79.6%的儿童尿液中,都被检出含有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我们的社会发展,不就是为了保护儿童吗?可是每次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当其冲的反而就是我们的孩子。
2020年的315晚会,直到7月份才开始公布,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池塘里的海参,竟然可以被投放20箱敌敌畏。其实,早在2017年,我们合作伙伴原乡味觉前往大连考察海参的时候,池塘海参投毒的养殖情况,都早已见闻。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农业社会里,我们已经无力呐喊了。
土壤诚恳,投入什么反馈什么。
一个月前,在小区的业主群里,有邻居@我:超市买的小白菜,上面很多蓝色的颗粒,是什么呢?
有人先我回答:保鲜剂。有人说:是化肥。当我看到大家正在讨论,我就知道他们说的一定是四聚乙醛了。
蓝色颗粒其实是一种高效杀螺剂,有效成分是一种叫做四聚乙醛的农药,主要用于诱杀蜗牛、蛞蝓、福寿螺等软体动物。虽然杀螺剂被标注为低毒农药,但是四聚乙醛的毒性并不可小觑,成人食入2.5克就会中毒,食入20克就会死亡。
而20克只是我们一个家庭每天食盐量。
那些生长在地里的庄稼,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几乎是在欺负这些不会说话的生灵。
在中国,农药企业4000多家,研制的农药1000多种,而我们常见的害虫却不过20余种。在1980年,中国农药产量不过4万吨,三十多年后,我们的农药产量翻了近百倍,年产量接近400万吨。
1980—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从32056万吨增长到65789万吨,粮食产量增长了2倍;而这近40年里,我国的化肥生产量却从12269.4万吨增长到5653.4万吨,增长了5倍!
在这14亿人的国度里,平均每一个人一年要吃掉2.67公斤农药和50公斤化肥。
耕地面积在缩小,粮食产量在增产,化肥农药越用越多,土壤越来越板结和贫瘠,农残越来越多,为了维持商品经济的利润,只有再一轮地投入更多的化肥与农药。我们深陷这样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农产品,我们还在奢求营养吗?
▲在一次问及食品安全出路问题,返乡新农人马志勇凝重地望着远方。
我们本来就吃得不多,为何不吃点好的?
有人曾做过推演:如果把地球上的害虫都消灭了,地球多存活50年。
我不知道这个实验算法是否准确,但是我知道,昆虫早已经存在五六亿年了,比人类来到这个地球上还要早100倍,我们真的能消灭掉它们吗?
我们要学会的农法,终究是永续农业。灭不完的虫,除不尽的草,它们终究是在提醒我们:生态是一个系统,我们能做的就是共生。
中国大地,本承载了数千年的农业智慧,现在却过度地消耗着土地资源。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占了世界上19%的人口,却生产了70%的淡水产品,67%的蔬菜,51%的生猪,40%的大宗果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是世界上大的粮食净进口国,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
这些食物,难道真的是被我们吃完了的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越来越发达,各种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我们突然拥有了太多的选择。食物变得越来越易得,翻手之间,买进天南地北;营销的无良竞争,低价的东西质量越低,本来物力维艰的农产品,身处城市的我们,也来得毫无感觉。因此,我们从心底里也很难去珍惜那些廉价的,无感的,低质的大众食品。
如今,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啊,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产量,而是质量。
如果我们消费者依然不敬天惜物,如果我们依然不尊重自然,如果我们依然五谷不分,如果我们依然高高在上,不俯下身来,如果我们依然自以为是,不开始反思,如果我们依然只看重口感和美观,不了解种植过程,如果我们不支持生产者转型……那么,我们凭什么要求农人们保证我们的安全又营养?要知道,在许多农业产地,生产者自家吃的和销售的,可一直都是两块基地啊。
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对未来世界的投票。
▲总有一群可爱的消费者,在支持者中国农人的觉醒。
参考文献——
[1]顾景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 营养学报,2016(38)
[2]崔明理.食物营养去哪儿了?[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36)
[3]刘淑梅.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