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伊利和百吉福双向奔赴?会是下个蒙牛和妙可蓝多?

2022-02-14 11:38   来源:快消、食悟、界面

  近关于伊利收购百吉福的消息满天飞,百吉福的竞品方面相关人士认为,可能伊利和百吉福的谈判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百吉福方面故意找人释放一点消息,以有助于自己抬高价码;但有接近伊利投资部的知情人士透露,“不可能的事情,假消息而已”。

  01

  百吉福是谁?

  法国排名第二的奶酪制造商Savencia集团旗下的奶酪品牌,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推出百吉福棒棒奶酪,被称为奶酪棒品类的开创者,也是在奶酪零售市场耕耘的公司。

  百吉福通过一家名字叫“邦士(天津)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国子公司运作整个中国市场。

  2019年、2020年中国奶酪零售市场中,百吉福市占率均列,但其目前在零售市场的劲敌是快速成长的妙可蓝多。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以27.7%的市占率超过百吉福的24.4%,成为市占率行业。虽然市占率被反超,但综合品牌的口碑,以及在佐餐领域的优势来看,百吉福的整体势力并不弱于妙可蓝多,这或许也是伊利看上百吉福的原因。

  02

  收购达成将是一次双向奔赴的结果

  百吉福吸引伊利的因素很多,那百吉福投奔伊利,又看中了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百吉福需要伊利这棵大树。

  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外资乳企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光环效应、在华业绩大幅下滑,从美赞臣、a2,到美素佳儿,都难逃卖身或撤退的命运。行业格局已然生变,作为外资品牌百吉福,恐怕也难以幸免,从其近三年不断下降的市占率就可以看出端倪。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百吉福的市场份额迟早会被妙可蓝多进一步蚕食,这个时候卖身伊利,既可以利用伊利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来维持业绩增长,又可以建立起百吉福总部跟伊利的合作关系,双向赋能,一箭双雕”,宋亮猜测,百吉福此次向伊利出售的应该是其在中国的业务,并非全球业务。

  正所谓“鹬蚌相争,殃及池鱼”,此次收购一旦成功落地,对蒙牛来说,只是在奶酪市场多了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对其造成的影响,短期来看,也只是市占率还是第二的问题,而对妙飞、奶酪博士、吉士丁等中小品牌来说,本身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将面临被挤占的风险。

  综观目前的奶酪市场,位于梯队的蒙牛,凭借收入麾下的妙可蓝多和与欧洲大乳品公司阿拉合资成立的“爱氏晨曦”两大奶酪品牌,市占率;紧随其后的是百吉福、乐芝牛、安佳、卡夫等外资品牌,伊利、光明、君乐宝、三元等传统乳企业也在加速完善各自的奶酪产品线。除此之外,妙飞、奶酪博士等专业的新锐奶酪品牌在资本的助力之下,增长势头也不小。

  如果说此前的奶酪格局与液态奶等传统品类相比,还相对较为分散,给了中小品牌入局的机会,那随着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加大筹码,液态奶的双寡头竞争局面有望在奶酪赛道上演,这对中小奶酪品牌来说,冲击力和杀伤力不小。

  “从2020-2021年期间,大量的奶酪品牌面世,而它们在供应链体系、渠道和规模效应等多个方面,被蒙牛和伊利碾压,想突破绝非易事,多数品牌终会被巨头逐渐洗掉”,在宋亮看来,中小品牌们想突围只能在产品上下功夫,不断推新品,才能求得一丝生存。

  当前的奶酪市场,多数品牌还在围着儿童奶酪棒这一个品类拼命做文章,同质化严重,远不足以支撑行业发展,如何利用创新和差异化,让自己的产品从儿童奶酪的红海中走出,进行更广阔的消费者教育,是中小品牌们需要思考的。

  另外,在产品创新上,妙可蓝多实现了从低温到常温的突破,妙飞、北海牧场均打出了“0蔗糖”概念,奶酪博士推出了低盐高钙系列,也有品牌在尝试着将消费场景向成人奶酪棒、烘焙、新式茶饮、轻食代餐等领域延伸。从份量来看,有的创新是实质性突破,有的只是蜻蜓点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虽然市场正趋向寡头化,对中小品牌而言是重大挑战,但并非灭顶之灾。如业内人士所言,奶酪行业远未到拥挤的程度,中国的奶酪产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这场争夺战中,中小品牌们能否抓住机会、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取决于它们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创新。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