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热点 > 正文

解读→内蒙古“升级版”奶业振兴政策

2023-10-12 09:22   来源:乳业时报

  加强“草源”基地建设,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种源”自给能力,加强奶畜良种繁育;稳固“奶源”供给保障……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方位加强支持奶业振兴,加快奶产业转型提档,全力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据悉,《措施》共33条,全面围绕奶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高、产销衔接不紧密、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予以精准施策,可谓给力!

图片

  扶持,来自“持之以恒”

  近年来,内蒙古连续出台实施一揽子扶持发展政策, 从推进奶业振兴实施意见、推动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掷地有声”,是内蒙古全力扶持奶业发展的“态度”。

  2020年,内蒙古设立奶业振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亿元,2022年出台“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每年再投入10亿元以上。截至2022年底,已对新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发放补贴资金3.48亿元,下达疫病防控、科研创新、喷粉补贴等资金2.1亿元。

图片

  事实上,相比之前被誉为含金量较高的“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本次出台的《措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据了解,此次出台的《措施》是在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奶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现有政策仍发挥作用的要保留、兄弟省区可借鉴的政策要吸纳、需要补充的政策要补足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引领、链式思维,研究制定。

  其中,各项政策的“补贴”以及“奖励”作为本次出台《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在加强“草源”基地建设、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种源”自给能力、加强奶畜良种繁育,稳固“奶源”供给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优做强乳制品加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强化品牌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消费引导、扩大乳制品销量,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压实工作责任、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领域“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精准发力,精准施策。

图片

  发展,仍需“精耕细作”

  当前,饲养成本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了解,内蒙古优质苜蓿草供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提升到75%以上,但不足部分仍需长期进口。此外,受土地流转和种植、人工成本的增加,苜蓿种植的综合成本近些年不断攀升,解决优质饲草料供给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头等问题。”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优质苜蓿自给率、降低奶畜养殖饲草成本、加强优质草种繁育,本次出台的《措施》也针对收储青贮玉米、推进国产优质苜蓿提质增产、实施苜蓿草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补贴提出了3项支持举措。其中支持黄河、嫩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对就地就近收储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的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按照每头奶牛5.5吨、每吨50元(自治区补贴30元、盟市补贴20元)的标准给予青贮玉米收储补贴。对于新建苜蓿草种繁育基地,第一年每亩补贴500元,达产后按照每年每亩3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图片

  在提升“种源”自给能力,加强奶畜良种繁育方面,《措施》在对原有培育顶级种公牛、补贴性控胚胎冻精政策提标扩面的基础上,新提出支持奶牛、奶羊核心育种场建设和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支持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区种源自给能力。

  与此同时,《措施》继续强化对奶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围绕发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草种业、奶牛种业创新等方向,每年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对在自治区内落地转化的核心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给予奖励。此外,在奶业全产业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或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主体,自治区科技项目立项时给予重点支持。

  当前,国内奶源建设步伐加快,在稳固“奶源”供给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方面,《措施》在保持现有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保留了对新建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和进口奶牛补贴政策,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养殖主体抗风险能力,促进奶畜养殖多元化发展,在新政策中加大了对特色奶畜养殖、中小奶牛养殖场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生鲜乳安全保障水平,《措施》在奶畜养殖场和生鲜乳购销两端持续加大力度,通过强化奶畜疫病防控和织密质量安全监测网,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图片

  近年来,国内奶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快节奏的发展步伐,也使部分养殖企业以及乳品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现象,而《措施》中也精准为各个链条提供了金融支持措施。可以看到,《措施》扩大了原有基金债券政策的支持范围,在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生鲜乳生产成本监测、创新拨付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等方面也提出具体支持举措,明确了各牵头单位要针对补贴类政策制定实施细则,项目资金由盟市直接拨付到实施主体等要求,确保政策能够切实惠及市场主体。

  此外,《措施》中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落实自治区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有关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草业、奶业等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大力推广“助保贷”“活体贷”“保单质押”“青贮贷”等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牛奶价格保险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养殖场贷款期限,给予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扩大中长期贷款占比,适度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

  振兴,展现“强劲实力”

  内蒙古地处“黄金奶源带”,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奶产品产值等多个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全国人民每喝5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

图片

  据了解,内蒙古现有年销售500万以上的乳制品企业83家,加工能力1230万吨。2023年,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8家,达到38家,加工能力达到1140万吨。此外,全区获得SC认证的企业有41家,获得小作坊登记证的手工坊有1584家,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

  为充分调动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快布局奶产业的积极性,支持企业有效利用闲置产能,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增加产值和税收,《措施》全面聚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目标,坚持抓大不放小,兼顾中小奶企利益,突出支持乳企精深加工具体举措,加快奶酪等固态奶、地方特色乳制品差异化发展,推动乳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在对乳制品加工增量补贴和生鲜乳喷粉补贴原有2项政策进行提标扩面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乳制品精深加工,地方特色产业和奶酪生产的支持力度。

  品牌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对外形象的直观体现,鲜有一个区域能像内蒙古这样,同时孕育两大位列全球乳业前十强的乳企。为了强化现有品牌效应,鼓励培育新品牌,持续扩大内蒙古奶业影响力,《措施》也提出了对奶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举措。

图片

  从产业链发展来看,消费是产业发展的最终需求,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为着力引导消费预期,不断释放奶产业内需潜力,加快恢复市场消费活力,《措施》还持续加大对奶业宣传、发展工业旅游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以强化消费引导,扩大乳制品销量。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全区奶牛存栏169.5万头,同比增长13.4%;牛奶产量275.3万吨,同比增长11%;乳制品产量227.6万吨,增速14.7%。“数字”的背后,是内蒙古在全面落实奶业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强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将更多“真金白银”补企业、补牧场、补人才,打造奶业发展政策高地,同时,坚持建圈强链、锻长补短、内培外引,不断增强整个奶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创新力。

图片

  图解: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编辑:王珂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