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孕婴童资讯中心 > 热点 > 正文

90后,躺平养娃大赛冠军

2024-01-29 09:29   来源:浪潮工作室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伴着熟悉的歌词,90后摇身一变,从放学后打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家有儿女》的小屁孩,变成了真正“家有儿女”的90后爸妈。

  年少纵横不羁,个性叛逆的90后在长大后养娃这方面也不循规蹈矩,和上辈人相比,90后养娃似乎更加“特立独行”。

  短视频创作者刘大悦,靠一人分饰两角,拍摄《以后的你妈》系列成功出圈,打造出一对人人艳羡的90后“标杆”母女:笨蛋妈妈、独立女儿。大悦妈养大悦主打活着就行,啥大事小事都能交给女儿,做饭可以女儿做,不想上班请假也可以让大悦来请,甚至连拍摄短视频和P图统统可以让学霸大悦上手。

  这样一对笨蛋妈妈和靠谱女儿的搭配让上一代的父母大跌眼镜:90后带娃,还能这么“摆烂”?

  90后父母图鉴,

  主打一个反向育儿

  这样独一份的90后育娃松弛感,被网友戏称“反向育儿”。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怎么办?90后可不像上一代那样无条件地哄着孩子,而是冷静地待在一旁,让孩子发泄完情绪再跟他沟通。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妈妈在社交软件上分享了自己反向育儿的操作,三岁的女儿在自己劝告后,还是执意要在大冷天穿公主裙出门,她索性不再阻拦而是跟她一起出门,时不时问她冷不冷。

  比起无条件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他们更喜欢“用魔法打败魔法”,“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处可走”,让孩子亲身体验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学会对自己负责,也许比重复一百遍这件事的坏处都有用。

  这样一种育儿方式,要是被90后的爸妈看见了,肯定会狠狠训斥一顿:孩子都哭得这么伤心了,你就旁边干看着?

  其实,反向育儿不是摆烂,它更像是一种90后对传统所作出的抵抗。

图片

  如今的90后,有一套自己的育儿方式 / 图虫创意

  “这点苦算什么”,“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别人都能做怎么就你不行”....相信很多人都从自己父母的嘴里听过这些词,吃苦、批评、否定、内疚感...似乎都是东亚父母教育的底色。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认知形成对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幸福感和成就具有关键影响。而吃苦教育、紧绷型教育往往只会伤害到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自主感和归属感的培养[1]。一昧的训斥、否定只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沮丧的消极情绪,导致其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感到敏感和自卑。

  而90后的反向育儿,将主导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试错的后果,让孩子在试错中不断调整和成长,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反向育儿的前提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信任支持自己,而不是让他觉得爸妈就是等着他出糗再趁机教育他。“体验”反变“惩罚”,这跟否定教育也没什么不一样。

图片

  教育的底色也可以是快乐、信任、鼓励和安全感 / 图虫创意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育采取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即尊重孩子需求,给足孩子自由和支持,培养孩子自信和独立,孩子在社会和认知方面会成长得更好,权威型家庭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总结出的三种育儿方式之一[1]。

  这其实很像互联网上时不时就会引起讨论的话题,“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是什么样子的”,从网友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这类家庭的基本特征:沟通、尊重、平等...

  孩子希望可以和爸妈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沟通,却又怕每一次的尝试,最后还是会变成父母单方面指责你的独角戏。

  所以说,90后反向育儿其实说不上摆烂,而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所能做出的改变,他们希望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更倾向于平等和尊重。

  但是,90后养娃,真像大悦妈养大悦那样轻松吗?

  90后养娃,讲究的是精细

  摆烂的妈妈,能干的女儿,刘大悦所塑造出的反向母女人设也许只存在于小小的手机屏幕里。

  在现实生活中,90后养娃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不同于过去的散养型育儿,90后、95后这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父母养娃更偏向于精细、科学、面面俱到。

  而这种教育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身上,意味着父母可能从开始备孕到抚养成人,对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做足了准备和规划,同时也舍得为他们下血本。

  毋庸置疑,养孩子真的费钱。根据育娲人口2022年最新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到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这还只是全国平均值,城市与城市之间养娃成本大相径庭。

图片

  教育是育儿过程中的重头戏 / 图虫创意

  在上海,将一个孩子养到成年需要102.6万,此数据位居全国第一,北京96.9万紧随其后。而在西藏,将一个孩子养到成年所花费的钱几乎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2]。

  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衣食住行、照看教育和医疗等项目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过去的时代,新生代父母依旧舍得花钱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环境。

  尤其是在教育投入上,面对这样一个关键阶段,父母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据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中,“子女教育”问题在家庭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中名列前三。在这部分为“子女教育”发愁的人群中,打算为教育增加支出的父母占比高达74.02%[3]。

  精细育儿不仅在于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和时间,90后父母更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希望和孩子建立更平等、尊重的关系。

图片

  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到足够的陪伴也是育儿必不可少的一环 / 图虫创意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用钱砸出来的,而这些钱是用90后的时间砸出来的。

  精细育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孩子为中心,但都有工作的城市青年父母,一边是要给孩子稳定的物质生活,另一边则是需要投入时间的情感陪伴,两者通常很难兼顾。

  一项考察现代城市青年父母的家庭、工作、育儿焦虑之间关联的研究发现,育儿专家通过微信塑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父母模板:不仅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情感陪伴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孩子是理想化的、完美的、高标准的。如果父母想要达到此种理想父母的标准,那生活中的一切都得围着孩子转[4]。

  当他们无法平衡生活与工作时,当父母发现自己和孩子偏离了理想模板后,便常常会产生挫败感,担心孩子落后,又对自己是否合格和胜任父母这一角色产生了怀疑。

  精细育儿虽然给了孩子优渥的成长环境,但一旦过精,就会变成了一条紧绷的弦,架在孩子和父母的心上,随时都有可能断。

  孩子的成长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养娃方法上并没有唯一的定式模板,在这场挑战中也许90后还需要慢慢探索。

  这一届父母,其实一点也没变

  不管是粗放型育儿还是精细化养娃,两代人虽然在育儿方式上有所改变,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变。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说:人类应当将她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儿童。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安全永远是最可贵的,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8%的受访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5]。

  而在儿童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意外伤害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青少年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6]。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儿童意外伤害”大会上,明确意外伤害已是儿童重要的健康问题[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 2017 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意外伤害是导致我国0~19岁儿童及青少年死亡的首要病因,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第二大伤害死因[8]。在此次调查中,交通安全也是受访家长更为关注的方面[5]。

图片

  在“安全童乘·用心同行”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座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大多数人称为的“意外伤害”,实际上并不是“意外”,而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伤害”。伤害有因可究,有源可寻。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认识和观念上把此类伤害当成意外,致使其一直没有被当做重要问题来对待。

  既然伤害可防可控,那在道路交通事故上,我们要做什么才能预防意外的发生?

  在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上,5E综合干预越来越得到儿童意外伤害领域专家的共识。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干预、工程干预、强制干预 、经济干预和及时的紧急救护。其中,教育干预是使用频次最高的,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照顾者及儿童进行教育以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减少伤害发生[9]。

  这就需要父母和学校做好监护的责任,时刻审视他们所处环境的安全性,给孩子们传授意外伤害的知识以及教会其相应的安全技能。

  2023年12月2日迎来了第十二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父母和学校可以借助全国性主题教育节点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外部干预中,儿童安全座椅是降低儿童乘客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措施[10]。而早在2014年,通用汽车中国在儿童道路伤害预防上,就做出了一个具有引领意义的决定。

  2014年,通用汽车中国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启动了“安全童乘·用心同行”儿童乘客安全公益项目,提供了有关车内和车周的儿童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更是重中之重。

  今年,“安全童乘·用心同行”公益项目迎来十周年里程碑。项目已经在161个城市留下了足迹,课程覆盖了超过6,100所幼儿园,惠及了超过2,000万的儿童和家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在这张计划清单里,排第一的永远只能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石绍华,郑钢,唐洪,张梅玲.(2001).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动态(03),221-226.

  [2]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2022).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育娲人口.

  [3]央视财经.(2021).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

  [4]张品 & 林晓珊.(2020).陪伴的魔咒:城市青年父母的家庭生活、工作压力与育儿焦虑. 中国青年研究(04),69-77.

  [5]中国青年报.(2022).95.8%受访中小学生家长重视孩子安全教育.

  [6]世界卫生组织.(2023).青少年和青年健康

  [7]孙媛媛,吕陈灏,王卫卫,张长丽,白燕,吴丹,吕军.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04):60-62.

  [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让梦想高飞,儿童无伤害”-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

  [9]王文超 & 张玉侠.(2013).儿童意外伤害及预防干预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19),95-97.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IA Foundation.(2023).OCCUPANT RESTRAINTS- A road safety manual for decision-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编辑:王珂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手机扫码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