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孕妇装品牌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巨头的冲击
明星代言服装品牌已属司空见惯之事。然而,孕妇装在中国尚属新兴小众市场,孕装品牌往往承受不起明星代言的不菲成本。9月底,国内孕装品牌“十月妈咪”签约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小S徐熙娣,成为国内起用明星代言的孕装品牌,这在孕装领域引起了轰动。更具爆炸性的消息是:在9月24日的“十月妈咪”品牌发展研讨会上,“十月妈咪” 所有者、上海有喜工贸公司董事长赵浦透露,近年来,已先后有20 多家私募股权基金(PE)和风险投资(VC)同有喜工贸公司进行了接触,其中既有在国际市场上鼎鼎大名的 PE巨头,也有智基创投这样的著名VC。这些资本巨头对“十月妈咪”(O.C.T.mami)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希望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分享中国孕妇装市场的发展。这条消息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他们认为,资本巨头对孕妇装行业品牌的介入,将为该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导致行业竞争出现新变局。“大肚子经济”前景诱人联合国曾发布报告称,孕妇、婴童用品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相关统计显示,美国2003年孕妇装市场的销售额高达12亿美元;在只有420万人口的新加坡,Mothe rcare单品牌已实现孕妇装年销售3000余万新元;在不足690万人口的中国香港,也有 60余家中型以上孕妇服饰专卖店,每家营业额超过1000万港元。中国内地孕妇装行业“钱景”同样诱人,2006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进入2007 年以来,受“金猪年”、“奥运宝宝”等因素影响,我国又迎来一个新的生育小高峰。据预测,未来3—5 年,我国孕妇装市场的销售额将达30 亿—50亿元,有专家形象地将其称为“大肚子经济”,认为其具备无限潜力,前景广阔。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孕妇装市场发展的早期,基本上是以一些区域品牌为主,可谓“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孕妇装市场也走过了自然淘汰和整合的过程,加入的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起点越来越高,一些具有系统资源整合能力、注重品牌运作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十月妈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品牌1997年打入孕妇装市场,据赵浦介绍,2006年,“十月妈咪”的销售额达到1.2亿元,成为该行业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除“十月妈咪”外,目前我国孕妇装市场还有三、四家年销售额3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其他多数企业销售额则在1000万元以下徘徊。孕妇装市场已经由初期的“割据”和“混战”,进入到注重品牌运作的时代。消费主体呼唤品牌产品孕妇装市场消费主体的悄然改变,是导致市场竞争方式改变的主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正逐步成为孕妇装市场的生力军。“80后” 人群成长的环境较优越,他们是对时尚较敏感的“少男少女团”,不但注重产品的品质,对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同感都比上一代人有更多的需求。针对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强化品牌知名度成为一些企业的竞争策略。“十月妈咪” 与台湾著名主持人小S签约形象代言,就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赵浦介绍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小S做代言人,主要就是看中了其在 “80后” 人群中的号召力和其所代表的知性女性形象。拓展孕妇装的实用功能也成为重要的竞争策略。“十月妈咪”的产品在设计中就特别关注了准妈妈对服饰的需求特点,同一款剪裁的服装,通过腰部和胸部束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兼顾孕期和产后身材变化对着装的需求,这样避免了孕期服装只能穿着短短两三个月的情况,延长了孕装的穿着期。针对孕妇在不同场合的需求,“十月妈咪”专门开发了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孕妇礼服等。另外,公司还将打造一个新的品牌— ——UKI,该品牌主要面向“80后”消费者,更注重时尚性。国际巨头“围猎”中国市场孕妇装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一些大型服装零售公司和全球知名品牌都开始涉足孕妇装市场。比如,Vogue的前任编辑和孕妇 装设计师LizLange准备联手推出一个专门的生产线。Nike公司准备开发孕妇服装,Gap公司和OldNav y公司也将为准妈妈开辟专门生产线。大品牌的加入,必将使这个市场增添几分“火药味”。国内的孕妇装品牌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巨头的冲击,目前已有10家左右的国际孕妇装品牌正谋划进军中国市场。面对“狼来了”的担忧,有喜工贸公司董事长赵浦表现得很平静。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