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护肤品品牌情况调查
尽管美国强生、德国NUK等洋品牌幼儿护肤品接连陷入“质量门”事件,但来自消费者的反馈称,洋品牌幼儿护肤品市场占有率仍然超过六成。
为了解消费者对中国幼儿消费市场的评价及消费偏好,北京艾索儿童咨询有限公司通过新浪网亲子频道刊登问卷,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幼儿消费市场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36万份,被调查者中,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1万元以上的都有分布,主体部分家庭月收入在2000-6000元之间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55.7%。
近日,北京艾索儿童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了这份“中国幼儿消费市场年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信赖的幼儿护肤品品牌前十名中,8名为洋品牌,国产品牌仅有2名。
80%消费者更看重产品质量
受洋品牌“质量门”事件波及,消费者对幼儿护肤品质量安全问题格外关注。
4月19日,记者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沃尔玛超市采访时了解到,虽然很多消费者并没有使用此次“质量门”事件涉及的产品,但是家长们仍然担心其他品牌的产品是否也存有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3.9%的消费者对幼儿护肤品的产品质量有所担忧。
与此同时,消费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本次调查也显示,在选购幼儿护肤品时,考虑产品质量可靠、安全健康因素的消费者比例都超过了80%;产品是否无刺激、天然成分含量以及有效期等因素消费者关注度分别为75.9%、67.2%、62.3%。
洋品牌仍占六成市场
与洋品牌频发“质量事件”相对应的,却是其高达60%%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幼儿消费市场年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过去一年曾购买强生的比例较高,位居位。而贝亲紧随其后,购买比例也超过四成,相对其后的品牌,也有较强的优势。位居第三到第十位的品牌依次是郁美净23.7%、爱得利14.7%、NUK14.6%、喜多12.2%、新安怡10.4%、孩儿面8.4%、Carefor(爱护)5.9%、日康5.2%。
长期以来,国内庞大的幼儿护肤品市场一直为国外品牌所垄断。特别在高端市场,洋品牌占据的优势。“目前市场上的幼儿护肤品价格,国外品牌比国内的本土品牌高3到4倍。”一位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说,尽管洋品牌价格高,但其在专家和消费者心目中依然占据着“主角”地位。在“中国幼儿消费市场年度调查”中一项消费者信赖的护肤品品牌调查显示,有五成以上消费者选择了贝亲等洋品牌。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幼儿护肤品在一线城市一直呈现“就高不就低”的消费特点,“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许多家长都是全力保证其健康的,自然舍得在幼儿用品上花钱。”同时,该人士表示,在幼儿产品的购买决策中,“品牌”因素所占比重很大,所以市场集中度会很高。
本土品牌“缺席”
记者在北京部分超市实地调查中了解到,虽然一些消费者想暂时停用强生的产品,却很难在货架上找到更多的选择。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国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品牌可以选择,更何况,国际知名品牌都有问题,国产的小牌子就更不可信。”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洋品牌一般生产历史都比较长,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在心理上对洋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度。”
与此同时,该人士强调,近洋品牌陷入“质量门”事件,并不代表本土品牌就有机会。国内品牌有没有机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产品能否做大关键在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以及国内市场需求。
但不管怎样,洋品牌“质量门”事件对于国内化妆品市场走势仍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业内专家认为,影响先体现在事件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品牌认知、购买行为产生的作用。
先,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性重视,增大对环保与健康的要求。另外,消费者对于平等沟通的要求、售后服务的要求急剧提高。
消费者关注幼儿护肤品的产品质量及安全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及产品选购倾向。本次调查也显示,随着家庭月收入的提高,信赖贝亲、NUK、新安怡等品牌的消费者比例明显提高,而信赖爱得利品牌的比例在降低。对强生品牌的信赖比例方面,也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