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两岸四地亲子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现场
届两岸四地亲子文化论坛十六日在京举行。来自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大陆著名学者于丹、香港资深传媒人马家辉、澳门著名学者李观鼎、贝因美席育婴专家谢宏等共同解读并深入探讨进入21世纪亲子文化具有的特征和内涵。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说,中华亲子文化的根源是爱,但中国人在处理亲子关系上的大毛病是家长对孩子爱得太多,却往往忽略教育他们去爱别人。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爱给孩子,也要教会孩子去付出爱给别人,孩子本身也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有成就感。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
总结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认为,现代人抱怨亲子时间不足,但问题的核心不是时间,而是期间干什么的问题。亲子时间不是课外辅导班,不是帮孩子翻乐谱、陪孩子学跳舞,亲子文化的真正含义是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接受的载体,而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在亲情中培养孩子和父母的健全人格。
贝因美席育婴专家谢宏
本次论坛的发起人、贝因美席育婴专家谢宏说,亲子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脉络主线。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亲子文化也在遭遇挑战和变化。亲子冲突、代沟、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社会现象的增多,也深刻体现反映着传统亲子文化迷失、异化与不适应的状况
“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亲子文化的关键词要从‘孝’转变为‘爱’,从单向的给予变为双向的互动,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可以始终保持活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他说。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主办。今后每年都将轮流在两岸四地举办。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