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时代 中国童鞋领域谁来主导?
在 2008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大鞋类产品生产国,而中国鞋类产品的消费能力同样不可小觑,但就童鞋消费能力而言,中国目前有近4亿儿童,其中农村儿童人口约2.7亿,城市儿童人口约1.2亿。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童鞋领域,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不论是新兴企业还是百年老店,都来争食这块大蛋糕。也正是如此,中国童鞋领域正处在一个群雄并起但又群龙无的混沌时代。
在拥有深厚制鞋传统的闽南地区,除去使CCTV5成为“晋江台”的运动鞋品牌,数量多的恐怕就是童鞋品牌了。在这里,有着狄猛、永高人、七波辉等知名品牌,也有着大黄蜂、电动猫、卡丁等新兴品牌,更有安踏、特步、361°等上市名企对童鞋领域的尝试。或许是运动品牌得益于“明星+广告”的品牌策略给了闽南人太多的希冀,如今踏上童鞋领域的中品牌也无不采用这种策略,似乎认定“除此之外,再无别家”。狄猛签约了春晚红人宝宝,永高人抢到了奥运红人林妙可,而七波辉早已拥有“超女一姐”李宇春的加盟……可以说,闽南地区的童鞋品牌已经进入一个娱乐营销时代,童星的争夺战也将愈颜愈烈。
当然这只是中国童鞋领域竞争惨烈的一角,在东莞,在温州,在成都,这种竞争同样存在。抛开大陆地区不谈,“外来者”扮演的“狼来了”的角色,他们同样给中国童鞋市场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立于1983年的台湾童鞋品牌ABC,早在1990年就进军大陆市场,凭借其深厚的制鞋底蕴,的品牌信誉和良好的企业诚信口碑,ABC在大陆地区可谓所向披靡。在这之后,一匹匹更大的狼随之而来:国际体育用品巨头耐克宣布进军中国童鞋市场;深受儿童喜爱的迪斯尼品牌童鞋进驻上海;而阿迪、彪马等品牌自然也不甘人后……这些品牌因为拥有自身的品牌优势,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自主科研实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他们脱颖而出。
据权威人士统计,童鞋市场有将近300亿的规模。而现阶段恰逢80后生育高峰的到来,到明年将有近4亿的新增儿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会把约40%的支出用于儿童消费。童鞋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让越来越多的商家把眼光投注在童鞋市场上。近一次引起童鞋市场地震的是海尔与华融强强联手,试图将“海尔兄弟”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儿童用品。
是本土老品牌的老当益壮,是新兴品牌的后来居上,还是外来者的抢班夺权?多如过江之鲫的童鞋品牌,五彩缤纷的品牌发展策略:或娱乐,或体育,或科技。在这个国家质量标准缺失的童鞋市场,谁能克服品牌运营化缺失?谁能取胜终端?战争才刚打响。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