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转型升级 余杭家纺需跨界整合差异竞争
【杨林山】:家纺企业发展是离不开政府支持的。广东家纺不如我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不够重视。当然,创品牌,企业是主体。我们创业之初,只有朦朦胧胧的品牌概念。那时余杭丝绸相当红火,但利润已经很低,沦落到论斤称重出售,于是我们一开始就起了“布艺”这个名称。10多年来余杭家纺成绩显著,余杭先后拿到了“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省家纺品牌培育基地”等荣誉,出现了不少“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产品”。当然,再多的金杯银杯也不抵百姓的口碑。不经受市场、大众的检验,再发光的牌子也是没用的。
【吴海燕】:余杭家纺其实非常有底气的。政府、行业协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我每年都去,在展会的中国馆里有余杭一条街,显然那里就有政府的支持。我建议政府要对家纺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做一个统盘考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同时对品牌创建要有立体、综合的诊断。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入互动环节。今天我们演播现场来了很多企业界的代表,对于品牌建设、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等,大家可以同我们的专家进行探讨、交流,也可以谈一谈你对余杭品牌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布老虎家居饰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英】(先提问):请问吴老师,我们公司主要做终端市场,在品牌建设上应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吴海燕】:你们公司我去过。你们观念还是很进步的,很早就做资源整合。就是在人群定位上一定要非常明确,不单纯是表面意义上的“生活馆”,还要做一种生活方式,对生活场景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往前端考虑。
【蒋英】:我们能不能像家电业那样来操作品牌呢?
【吴海燕】:两个行业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对于品牌形象还是需要深思熟虑。
大浪淘纱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越进:作为中小企业,我们大浪淘纱一直在努力创品牌,请问有什么捷径?
【吴海燕】:余杭家纺形象现在主要在加工这一块,其实纱线做得好也是品牌,织造做得好也是品牌。我的意思是说要做产业链的一个节点的品牌。如果你真正想做终端市场品牌,那么“文化”和资金是关键。
【王越进】:余杭家纺从简单的“布”到“布艺”概念到“布草文化”概念,请问文化创意还有多大的空间融合到这当中?
【吴海燕】:余杭很有文化底蕴,我觉得应该从历史中找亮点,先古今对话,再跟未来对话。包装一个品牌一定要结合专门团队的力量。
【美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文剑】:两年前,我的公司注册了“乐贝儿”,做婴童家纺,但是我们现在碰到了问题,就是产品始终比较单一,支撑不了开设直营店的需要。我是往婴童服饰层面延伸还是继续往婴童家纺层面延伸比较有利?
【吴海燕】:以前娃哈哈老总宗庆后就对我说:“按照你画的圆盘,我从1岁到18岁都要做。”我说,样样色色都去做是不现实的。建议你走自己的一条路,服饰这条链对你资金、经历的花费将是更大的,它所要求的风格也是非常细致的。
【柯力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恩校】:我想请教吴老师的是,生产织造企业走入商业零售,要注意哪些问题?我现在已经开始做终端销售,进了7家商店。
【吴海燕】:建议一定要用创新提升品牌,要把有趣的创新注入进去,包括进入卖场的技巧都要创新。
前段时间我提出“谨防中国再次成为奴隶国”,中国一直都是加工业大国,而自主创新的品牌却缺少。本土企业一定要有未来意识,你在给国际品牌做贴牌加工的同时,也要自己做品牌。一个企业的灵魂不是老板,不是金钱,不是几个设计师,而是品牌文化。说到设计师,也是有两拨,一拨是收集国际信息、文化,把它转换成设计成果;一拨是具体在工厂里运作成产品。如果长时间把两拨混淆在一起是不行的,又要做公鸡又要做母鸡,这是维系不下去的。
【大浪淘纱某直营店店长】:现在在余杭,人家一听到“大浪淘纱”这个牌子,就以为是在说“大浪淘沙浴场”!你说这名字要不要改,还有,到底哪个途径对品牌传播更有利?
【杨林山】:对你们企业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从工厂到直营店,你们做得比较早。但是品牌拓展不能一蹴而就,我认为你们现在关键要做的不是广告投入,而是做出产品的品质特色。光是靠砸钱做广告的这个阶段已经过了。
【吴海燕】(补充):是做文化,做推广,还是简单直接地做广告,是要有考虑的。我还是这句话,要通过挖掘、引导人群兴趣点来行事。
【主持人】:在节目后,我想请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用一句话来表达对余杭品牌建设的期望。请吴老师先来。
【吴海燕】:以产业联盟为基础,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品牌。
【杨林山】:祝愿行业品牌成为公众品牌,余杭家纺3到5年出现上市公司。
【蒋英】:希望在全国做得更多、更响。
【葛海华】:做出品质,做出品位,做出品格,做出品牌。
【尤恩校】:整体发展、抱团发展,有朝一日“中国家纺看余杭”!
【莫文剑】:品牌铸就未来。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