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催热“月嫂”市场
专职月嫂“一嫂难求”
1985年出生的沈楠,娇小柔弱,看上去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不是看到她怀抱着一个酣睡的婴儿,很难想象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沈楠2009年结婚,生下女儿后又惊又喜,“我不怎么会带孩子,连换尿布都手忙脚乱。”令她感到幸福的是,孩子出生前,沈楠的母亲已在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帮她预订了一名专职月嫂。孩子一出生,专职月嫂高春茗就来到家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像沈楠这样的80后已成为天津市月嫂市场的主力消费者。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母婴服务中心主任李芹告诉记者,中心有230余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月嫂,目前基本被预订一空,预订者约有90%都是80后。
除了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这样天津市妇联下属的企业,天津市还有众多民营母婴服务中心。天津爱心房月嫂培训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家,据该公司市场部经理魏然介绍,在他们公司注册登记的可用月嫂达3000人,其中70%-80%的雇佣者也是80后。
“每天打电话咨询月嫂的人太多,如果要预订口碑较好、经验较为丰富的月嫂,在孩子出生前半年就得交订金。”李芹说。
在沈楠家服务的月嫂高春茗,工作日程已经排到了2010年6月。因为从业时间长且经验丰富,高春茗是该公司出了名的“月嫂”。“太忙了,现在我六月份之前都不能休息,可能陆续还有预订的客户。现在,有些客户直接将我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我都不能随便答应,实在是抽不出来时间。”高春茗说。
观念改变催热月嫂市场
“坐月子”在中国是每个生完孩子的女人都必须经历的,也是女人学做母亲的步。一般情况下,80后结婚后,双方的父母可以帮助他们照顾婴儿,把孩子养大。但沈楠对此不以为然:“父母年龄都大了,不想让他们太劳累。而且,即使父母帮忙,也都是根据以前的老经验照顾孩子。现在的月嫂都很专业,照顾婴儿的方法也更科学。”
在沈楠家,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月嫂高春茗。只见她熟练地抱起只有半个月大的婴儿,褪去衣物,给婴儿洗澡,小家伙在她手里十分惬意。
今年46岁的高春茗2002年下岗,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招聘月嫂的广告,便报名参加了该公司的月嫂培训班,正式从事月嫂工作。如今七八年过去了,高春茗已成为经验丰富、备受客户好评的“月嫂”。给婴儿洗澡、准备孕妇餐、婴儿应急急救等相关护理措施,高春茗做起来已十分娴熟。
据高春茗介绍,她做月嫂的七八年间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孕妇乳房按摩证书。此外,她还自学了儿童成长心理咨询课程。现在,无论是婴儿和孕妇的饮食搭配还是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她都很有经验,这些技能也成为她受80后父母青睐的重要原因。“我照顾的80后孩子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能够接受我们的各种育婴知识。”高春茗说。
像高春茗这样的专业月嫂收入可达到每月2500元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有稳定收入的80后而言,这种支出似乎并不在话下,“请得起”也是催热市场的重要因素。沈楠和丈夫都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她告诉记者:“月嫂的工资我们还能支付得起,主要是可以给自己减轻压力,省心省力。”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