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从“浙江制造”到“浙江的全球制造”
织里童装、温州皮鞋出现的加工制造环节外迁,以及企业总部向研发、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都在真实地反映浙江传统制造业的深刻变革。
与此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电子商务、汽车制造、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兴起,也带动着浙江经济向上升级。
在这种变革和升级面前,“产业空心化”的担忧正在逐渐消退。
实际上,在人们担忧浙江经济陷入发展模式困境的同时,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浙江企业,在全球经济后危机时代果断出手,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一方面获得了国外的技术、品牌和渠道等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为今后的跨国发展奠定基础。
去年,万向集团成功收购美国T-D公司,这家主要为福特、宝马等欧洲汽车厂提供配套的企业,在美国、德国、荷兰有三个工厂。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通过收购,内外对接,万向的等速驱动轴有望成为继万向节之后,又一个世界老大的产品。
同样是在去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故事,成为浙江企业震惊世界的一次手笔,也是浙江企业在国际并购中一次“暴力美学”的表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宁波海天集团已在全球拥有40余家子公司;宁波永发集团借力海外收购和参股,成为国内保险箱行业家跨国企业;温州商人黄浩近斥资1亿元,收购了世界椅业巨头英国ESG集团……
浙江省商务厅的新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省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总计达33.5亿美元,境外投资的机构数和投资额均居。
浙江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未来将着力推进龙头和骨干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园(区)等方式“走出去”发展。
同时启动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全球化“绿卡”计划》,也强调要促进中小企业到境外设立工业园和制造基地。
目前,浙江已经审批核准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有7个,其中4个,还有一批境外工业园区逐步建立。仅台州企业在海外就有277个项目,在55个国家设立了加工中心,形成了海外园区内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现象。
可以看到,一方面,浙江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在国内中西部以及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将产业重心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突破了发展模式的困局,以及“产业空心化”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浙江企业通过并购获得了国外的优势资产和资源,逐步向真正的跨国企业集团迈进。
在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浙江模式”面临关键节点的时候,“浙江制造”正在向“浙江的中国制造”,乃至“浙江的全球制造”迅猛转变。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