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价值升级 婴童企业空赚人气
俞佳希有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虽然孩子尚小,但每个月的花费并不少,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消费进口奶粉2000元,纸尿裤300元,再加上辅食、衣服、玩具等婴儿日用品,一个月的消费约为3000元。 俞 佳希有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虽然孩子尚小,但每个月的花费并不少,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消费进口奶粉2000元,纸尿裤300元,再加上辅食、衣服、玩具等婴儿日用品,一个月的消费约为3000元。
而这还只是开始。周伟铭有个5岁的女儿,从女儿3岁开始,学习费用就成为了他家账本上新添的一笔开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幼儿园阶段,周伟铭就让她参加了课内外的一些培训,这笔教育费用也颇为可观。幼儿园的学费是1800元/月,双休日在外报读的早教课程为2万元/年,还有每周末100元/小时的古筝课程。
2011年中国0~12岁的婴童市场总规模约11500亿元,近几年婴童市场仍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15年婴童市场可能会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
婴童行业显现出巨大消费潜力,这份诱惑恐怕谁都无法抗拒。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特许经营投资景气调查”,儿童教育培训连续三年被特许总部、加盟商和专家一致推为具成长且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幼儿用品零售业务也被特许双方视为具有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行业。
然而,面对行业的凯歌高唱,业内企业真的尝到甜头了吗?
赚人气还是谋盈利
正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结构对比产生的缺位,给了资金进入的机会。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青睐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的行业。记者统计后发现,从2007年开始这种趋势的集中性变得尤为明显,北极光创投、永威投资、恩颐投资(NEA)、德同资本、智基创投、经纬投资、贝恩资本等投资机构均纷纷下注,涉及幼儿用品零售、电子商务、连锁机构、早教机构等多个子行业。
IDGVC合伙人章苏阳认为,婴童产业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较快、行业集中度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新的开拓点,它所具有的投资价值很可能使其成为VC的下一个金矿。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席分析师刘阳告诉记者,驱动婴童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是家庭消费观念和所处的第四波婴儿潮,目前,每年大约有2700万的新生儿,很多家庭用6个人的收入来养一个孩子,消费驱动力显而易见。
然而,对于业内企业的表现,刘阳却并不乐观。他告诉记者,就拿现阶段幼儿用品零售市场来说,虽然各家都忙着跑马圈地,并有很多热钱参与到母婴用品零售的连锁行业来,但多是以商业地产的模式在运作。“有些选择婴童行业只是为了概念,与这个行业本身的投资价值关系不大。”刘阳强调。
除此以外,各家的生存状况也并不理想。“母婴用品零售渠道的整体利润率不高,造成这个局面的很大原因在于婴童行业占比较大的产品如婴儿奶粉、辅食、纸尿裤、童车、哺喂用品等品牌集中度较高,用户购买前已圈定品牌,销售渠道并不掌握话语权。”刘阳说。
一位从事婴童零售业内人士也向记者坦言,目前许多业内企业喜欢开设诸如旗舰店、一站式购物中心等类型的业态,由于体量大,其面临较高的租金成本,此外,为了更快地把摊子做大,无条件地发展加盟商,不计成本开店的背后容易造成产品、服务、供应链不完善,终消费者不见得会为此埋单。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