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营养与喂养干预势在必行
【项目背景和宗旨】儿童营养状况与家庭喂养密不可分,不合理的喂养是导致不良营养结局的主要原因。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早教网、飞鹤乳业联合开展的城市幼儿喂养调查结果显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1%,只有42%的婴儿次添加的辅食为铁强化米粉,三分之一的婴儿没有常规补充维生素D,仅10%的幼儿辅食每天有肉,常喝果汁的婴儿比例高达86%。这些数据表明家长缺乏科学的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幼儿营养与喂养干预势在必行。
为改善城市幼儿的营养与喂养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早教网、飞鹤乳业合作开展了《城市幼儿营养与喂养干预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两年,旨在了解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实践、喂养动机、喂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对幼儿家长进行营养与喂养相关知识普及的有效方法,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喂养指导,提高我国儿童的营养和健康水平。
【项目干预成果】项目自2009年底准备立项开始,历时两年的时间,通过多种干预方法对幼儿家庭喂养进行干预,于2011年12月9日顺利完成。项目开展了终末调查和基线调查对干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有所提高、婴儿次添加辅食为铁强化米粉的比例提高到59%,92%的幼儿辅食有肉,常喝果汁的婴儿比例降至30%,给孩子吃的营养补充剂以鱼肝油和钙制剂为主。项目有效的干预手段包括《幼儿喂养家长指导手册》、《幼儿喂养医生指导手册》、营养与喂养专家指导视频、社区育儿讲座、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咨询指导、中国早教网网络干预等多种方式。作为干预研究的成果推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已经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中国早教网在母婴杂志上发表了科普文章,使更多的专业人员和幼儿家长受益。
【详细】项目自2009年底准备立项开始,历时两年的时间,通过多种干预方法对幼儿家庭喂养进行干预,于2011年12月9日顺利完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资料。项目开展了终末调查和基线调查对干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干预研究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项目目标。
项目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分别对0~6个月婴儿、7~12个月婴儿、1~2岁幼儿看护人以及社区儿童保健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基线调查共调查幼儿家长6686人,社区儿童保健医生181人;终末调查共调查幼儿家长6818人,社区儿童保健医生129人。家庭问卷的填表人以母亲为主,其次是父亲和祖辈。孩子的日常看护人以母亲为主,其次是祖辈。
1. 0~6个月婴儿喂养方式
孩子的喂养方式以纯母乳为主,其次是母乳+配方乳。纯母乳喂养率终末调查较基线略有提高。断母乳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选择配方乳的品牌主要是考虑营养成分及配比。
通过项目干预,常喝果汁的婴儿比例仅占17%,比基调有显著性降低。约三分之一的婴儿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种辅食以米粉为主的比例显著提高。
家长给孩子吃的营养补充剂以鱼肝油和钙制剂为主,与基调相比除多种维生素外,各种制剂的服用比例均明显提高。
2. 7~12个月婴儿喂养方式
绝大部分家长从孩子满6个月起已经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的比例终末调查较基调有显著提高。
经过一年的干预实施,添加的种辅食为米粉的比例提高,种辅食为蛋黄的比例降低。家长给孩子的辅食中加盐的比例、给孩子喝果汁的比例都明显降低。家长给孩子吃瘦肉、白肉、肝脏或动物血、蛋类的比例均有显著提高。家长常给孩子吃的营养补充剂以鱼肝油和钙制剂为主。婴儿辅食添加情况见下图。
家长平均从7个月开始培养孩子用手抓食物吃,平均从9个月开始培养孩子自己用勺吃饭。大部分家长选择给孩子面对面喂饭,孩子拒绝食物时大部分家长会继续鼓励。约一半的家长会用表扬孩子(55%)或玩玩具讲故事(43%)的方式诱导孩子吃各种食物。
3. 1~2岁幼儿喂养情况
孩子喂养方式以配方乳+饭菜为主,经过一年的干预实施,家长给孩子做饭的方式、给孩子喝果汁、喝乳酸饮料、给孩子饭菜加盐的月龄、给孩子吃的鱼肝油、铁制剂、孩子拒绝食物时的做法、诱导孩子吃各种食物的做法、给孩子吃肉虾蛋的情况、喂养行为的培养、给孩子喂饭的方式等,均较基线调查情况有所改善。
4. 儿童保健医生的知识水平
经过项目培训,社区儿童保健医生的知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对幼儿家长关于营养与喂养的咨询指导能力大大提高。认为应该开始添加辅食的月龄、开始添加的种辅食、鱼肝油的补充频率、喝菜水、喝果汁、吃瘦肉的频率、适合补铁的食物、训练用手抓食物的月龄与基调均有显著性差异。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