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童装市场已经展现出了一片美好的前景,但是中国内地的童装品牌却极度缺乏,不管是在童装的质量、款式和设计方面都有待进步,这就导致了很多消费者没有国内的童装品牌可以选择。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小童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用工短缺问题,国内童装产能在实质性收缩。今年,国内市场回暖、国际订单增加,导致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较大矛盾,难发单、拖交期、持货涨价的现象在童装行业比较普遍,“加工难”已经影响了众多品牌冬季上货。针对“加工业缺口”需进行专项研究,确定此现象为暂时现象还是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常态,以便企业做出正确应对调整。
应对用工短缺、成本上升,产业转移是趋势。国内童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逐渐从中西部地区的意愿行为转向东部沿海地区主动调研行为。但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链配套、物流等方面尚不具备承接大范围产业转移的成熟条件,订单转移仍是梯度转移的主流模式。同时中国童装品牌面临着来自稀缺商业资源的压力。渠道建设仍是目前我国童装品牌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进行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化解商业资源价值取向和价格上涨问题已十分迫切。
另外行业标准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同程度困扰企业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如黑色、红色面料湿磨色牢度标准偏高难以达标问题、贴片贴钻等新工艺检验标准执行问题、多组份纤维成分标示问题。行业标准应更加充分考虑国内的实际技术,更广泛地听取企业意见,并根据产品创新变化及时增减调整相关内容。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童装行业”成了各类资本追捧对象。“资本”对产业资源分配和整合作用日益强烈,作为童装行业的领军团队,“十大童装品牌”企业应更加注重对“资本”的研究和利用,更加主动寻求企业资本结构创新和企业间以资本为基础的结合与合作。
国内童装品牌则缺乏相应的竞争力。据了解,目前,国外品牌童装占国内市场的50%,国内厂家占有的50%市场份额中,只有30%拥有品牌,70%处于无品牌竞争状态。而这占有30%市场份额的品牌,又普遍存在诸如设计理念陈旧、品牌文化缺失、市场定位偏差等通病,制约着整体的发展。童装的原创设计不足、低价竞争等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了,而高质量、高品味、个性化的童装品牌必将是未来童装市场的“宠儿”。
未来各童装品牌企业在产业升级转型中都要相应地进行战略定位和发展战略调整,企业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企业间、品牌间应主动采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竞合策略。国内童装品牌如何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走品牌之路,是需要国内童装企业认真思索的。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