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潮引爆中国孕婴童市场淘金潮
中国孕婴童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1 年,中国 0 岁至 12 岁的孕婴童市场总规模约为 1.15 万亿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孕婴童产品消费大国,而中国每年逾 2000 万的新生儿更是将 2015 年的市场规模预测推高至 2 万亿元。
里昂证券分析师冯大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婴儿出生,许多厂家都已经做好了在这次婴儿潮当中大发其财的准备,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
洋品牌在华“抢钱”
但是,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令中国孕婴童产业感受到了外贸市场的冰河时代。飙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坚硬的知识产权壁垒、产品标准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无一不让企业在巨大的压力下艰难前行。而人民币汇率的 6.2 时代也将会成为压垮众多企业的后一根稻草。
孕婴童产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许多企业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市场广阔的内销市场。然而,这条道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平坦。
在近日于汕头举行的京正?汕头孕婴童产业座谈会上,参会的汕头企业家们的普遍困惑是:为什么用料十足、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为何真心实意的民族品牌无法与同等品质的洋品牌竞争?为什么民族品牌无法做大做强?
与会专家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很多企业仍然是加工型企业,而不是品牌型企业。
接受记者采访的汕头企业介绍说,如今的中国孕婴童市场,洋品牌掌握着市场主导权,在中国各大孕婴童产品专卖店,到处可见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奶粉、强生的婴儿洗护用品、金宝贝的早教机构等,从幼儿奶粉、服装、玩具、孕妇用品到教育培训、文化动漫,几乎无所不包,几乎渗透了整个产业链。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往往偏居一隅,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
自主品牌市场淘金一路坎坷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的意义在于企业的骄傲与优势。品牌的本质是消费者内心对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内在的感受,是由消费者在多年的使用中所体验的感受积累而成。因此,品牌所涵盖的领域必须包括企业的商誉、产品、企业文化以及整体营运的管理。简而言之,品牌其实是一个企业总体竞争,或企业竞争力的总和。
然而,品牌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在走访多家企业之后,记者发现,目前,汕头孕婴童企业在品牌战略中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设计、重品质轻品牌、重自有资本轻外来资本等三大问题。
从设计上来说,目前,中国的企业普遍不具备与制造业大国相匹配的工业设计水平。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即使是位列国内自动吸奶器市场占有率前三的汕头市星河电器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虽然在性价比与性能上有着突出表现,但在工业设计上与其代工的国外品牌相比仍有着较明显的差距。
汕头市星河电器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以提高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充满温情、富有人情味的高品质用户体验,中国孕婴童企业才有实力在中高端市场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
作为长期以出口加工型模式为主导的潮汕地区企业,品牌的构建往往是被忽视的领域。据记者走访观察,汕头孕婴童企业普遍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品牌的形象设计落后,品牌名称的同质化程度较高,甚至出现了内衣品牌都叫“娜”、“芬”,孕婴童品牌都叫“宝贝”这样有趣又无奈的现象。同时,有的企业虽然旗下拥有多个品牌,但大多定位不明晰,品牌形象不鲜明,即使多线作战抢占市场,却僧多粥少,反而摊薄了企业有限的营销资源,无法形成合力。
众所周知,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在当今品牌林立、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一个新品牌的生存几率几乎为零。据记者调查发现,潮汕地区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为同乡的低息甚至免息拆借以及企业家的自有资金。这样的资本结构虽然较为稳健,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参加汕头孕婴童产业座谈会的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资本的恰当使用往往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是撬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品牌构建的战略机遇中,企业必须有资本强有力的支持,才能迅速突围,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康庄大道。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