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七成童装是外来货 本土服装企业发展慢一拍
走进烟台市区各大商超,童装专柜摆放着款式各异、五彩缤纷的服装,但看看服装产地,不少家长们发现,这些童装多来自南方,鲜见烟台本土品牌童装的身影。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烟台市区的多家商超、童装企业,发现本土童装企业不少,但只有个别“挑大梁”的童装企业在全国市场能够独当一面。就在南方童装市场已经“成熟”时,烟台童装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在今后三至五年,烟台童装市场竞争将持续白热化。
烟台七成童装多为外来货
昨天上午,市民陈菊来到烟台市区一家大型商场的童装专柜为孩子买衣服,她发现这些童装的“出身”就像他们的款式一样,差别很大———上海、广州、河北……几乎都来自外地,看不到本土童装品牌的身影。“我们商场的童装都是来自外地的,基本上没有本地的童装品牌。”该童装专柜销售人员称,他甚至不知道烟台还有知名的童装品牌。
记者来到烟台市区的南洪街、南大街等几条重要的服装销售地段,发现本地品牌的童装确实,价位中档。一些外地童装品牌多集中在商超专柜,而本土童装品牌大多自己开门店,采取仓储式销售模式。“仓储式的销售模式压资金比较厉害,一般是柜台资金的20倍,但走货多,部分本地品牌都采取这种方式。”南洪街一家品牌童装的销售人员称。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安卡米、瑁恩瑁爱、衣拉拉等个别品牌打着“烟台制造”的烙印之外,有超过七成的童装品牌来自外地。其中,价格低廉的外贸尾单童装在烟台以“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占领外来品牌的三成市场。
本土童装企业发展慢一拍
烟台童装市场发展较晚,让外来品牌有可乘之机。
上个世纪90年代,当南方城市的童装市场已经进入发展期时,烟台的童装企业发展却处于萌芽状态。1998年,安卡米作为我市个童装品牌诞生,随后,又有几家童装企业慢慢冒了出来。这些童装企业一直将目光盯住全国市场,但受到烟台没有服装氛围的影响,很少有客户愿意舍近求远来这里下订单,始终难以突破“北方服装不过江”的“规律”。“1998年,我们开了一次订货会,结果只有两个客户愿意下订单。”烟台安卡米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永梅说。
“因为企业少,我们招聘服装设计师非常费劲。”中群服装负责人林承全说,服装人才供应少、资讯不发达、物流成本高,主、辅料采购复杂且成本高,造成童装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样一件服装,我们的生产成本要比南方的高出两成。”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少烟台童装企业采取OEM的方式,即代工生产。“我们利用烟台外贸服装加工企业品质好、规模大的特点,挑选优质加工企业为我们代工生产服装。”于永梅说,“这不仅压低了服装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品质管理。目前我们有多家专卖店,并经常以低价格促销吸引市民,缩短了与南方童装品牌的差距。”
烟台服装企业竞争激烈
解决了生产成本问题,品牌质量成为打入市场的。“烟台虽然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童装的质量是我选择的主要原因。”来自深圳一家服装销售企业的陈可亮说。他表示,烟台知名的童装品牌可以实现“0甲醛”,这些都是孩子家长为关注的问题,服装的款式总是能别出心裁,“我已经与烟台的服装企业合作了十年,像安卡米等已经在全国有了知名度。”陈可亮说。
本土童装企业通过“借力发力”,已经在全国童装市场站稳了脚跟。“每年要设计3000个以上的花色的童装,我们的专卖店在烟台拥有数万名以上的会员。”于永梅说,如今,不少童装款式还经常被“抄袭”。
烟台童装虽然冲进全国,但自身发展仍有“短腿”。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刘光彦表示,目前,烟台童装企业十余家,发展参差不齐,还出现了相互之间通过款式模仿,争抢市场的情况。“能够在全国排上名次的品牌,多数企业仍旧规模较小,综合实力不强。”刘光彦说,“在未来三至五年,烟台童装企业竞争趋向白热化。”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