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被消费”满足谁的需要
据英国BabyDam公司近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父母在从母亲怀孕到婴儿降生后的12个月之中的专门花费高达5213.25英镑。但是居住在伦敦南部的安娜和保罗夫妇却是个例外。“他们夫妻是我见过的‘为婴儿做了少准备的父母’。”在医院里进行了多年婴儿护理和孕妇看护的助产士这样说。到底应该为家里的宝宝花费多少才算合适?安娜和保罗与众不同的婴儿养育理念为人们审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婴儿用品的疯狂账单
为了了解父母们为宝宝花费开销的现状,记者采访了现就职于北京某药品监察机构的贾小姐夫妇二人。同为公务员的他们在婚后的第三年有了一对双胞胎。身处北京,很多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开销就已经大呼吃不消,何况两个孩子?“总之,养育双胞胎真的是非常辛苦,花费也非常大。”作为一个新妈妈的贾小姐这样抱怨道,“一开始我买玩具只买一个,但后他们肯定会为抢玩具而打起来,所以后来买什么都是双份。算算从怀孕到现在包括奶粉、婴儿用品、早教书等等的花销怎么也得有七八万了,我的朋友中还有一对夫妇也有生了双胞胎,这两年下来花费已经接近二十万了!”
和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慷慨消费”相比,前文提到的保罗和安娜夫妇就显得有几分“小气”。“记得保罗在得知雷文即将降生的那天下午,他抛开了手头的工作,手里拽着一个婴儿背带就急匆匆地冲进了医院的产房,所以其实我们当时并不是有意去尽量少买婴儿用品的,一切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了。”安娜解释道。“我们两个都很忙,而且我一直认为我们仍有充足的时间去购买婴儿用品,但是我们的孩子比预想的提前两周降生了。”
安娜和保罗在雷文降生后的12个月里仅仅花费了800英镑的育儿费,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15%。那么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下面是保罗近一次的购物清单:玻璃餐碟、无袖背心、宝宝服、毛毯,里面仅仅包含了一项婴儿用品。
买贵的,不如理性消费
以理性消费为准则的安娜和保罗表示,近不会再进行任何购买计划了,甚至就连大部分父母都认为是必需品的婴儿车和婴儿吊床都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现在雷文已经1岁了,他仍然和他的父母睡在一张大床上。“我们曾经认真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为当时的这个决定感到开心,因为这样我们能快地回应雷文的所有需要。”安娜说。诺特丹大学“母婴睡眠研究室”的教授詹姆斯·麦肯诺也表示:“母亲和婴儿一起睡会带来共同的愉悦感,这意味着一种良好的心理互动作用。一起睡使母乳喂养更加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婴儿的睡眠质量,增强了婴儿的交流能力,提供了一个的促进母婴情感的地方。”
另一方面,面对价格昂贵的婴儿小推车,保罗理性地选择了放弃,所以仅仅在婴儿车这部分,他们就比其他父母节省了264英镑的开销。虽然面对过一些指责他们夫妻吝啬的闲言碎语,但是他们坚信,出门时用自己的双手抱着孩子,会带给婴儿一种非常安心可靠的感觉。而且没有了婴儿车的麻烦,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也更加便捷。同时,母乳喂养和婴儿自动断奶也是他们的坚持,这让他们省去了奶瓶、奶嘴和各种婴儿营养食品的花销。他们使用的是可重复洗涤使用的棉质尿布,尽管这意味着他们会为洗衣粉付出400多英镑,但是在一次性尿布方面的花销则节省了1274英镑,这也对环境保护和婴儿健康更好。
同保罗和安娜的做法相比,在国企工作的张晴女士则处在宝宝消费的另一个极端上。32岁才有个宝宝的她在怀孕时就处处小心,吃穿用行一律是高规格待遇。孩子出生之后,所有的食物用品全部买贵好的,宝宝的衣物都是手洗完后再进行高温消毒,遇到天冷天热,带孩子出门就完全靠打车,同事们都笑称她的孩子是“真空婴儿”。“其实有点后悔,当时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孩子健健康康的,结果现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每个月都生病……”张女士后嘟囔了这样一句。由此可见,父母想要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这种心态非常可以理解。但过分强调婴儿用品的高消费,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亲朋好友大血拼
那么安娜和保罗是否会对没有为儿子购买昂贵的婴儿用品而感到有些愧疚呢?“我们发现给孩子买的婴儿用品越少,孩子受到特定婴儿用品的约束也越少,我们也就越容易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喜好。”安娜说,“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婴儿用品一大部分都是朋友送的,包括几套妈妈专用内衣、一个崭新的婴儿背带、婴儿尿布、吸奶器、儿童餐具和一个婴儿用汽车座椅。”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会收到家人或朋友送的婴儿用品,从吃的用的到穿的玩儿的,无所不包。在国企进行文职工作的张羽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婴儿用品送礼消费大户,平时在单位和朋友圈里人缘很好的她在近一年里就很头疼。
“感觉这一年朋友里生孩子的特别多,我经常去的婴儿用品柜台的售货员都认识我了,每次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没有一次空手而归的。”张小姐告诉记者,“一般送同事我会选择几十到一百元之间的婴儿用品,一般是婴儿抱被、玩具之类,这样既保证了面子又不会让同事感到人情压力;而家里的亲戚或关系很好的朋友,花的钱就不好说了,几百上千的都有,什么婴儿套装衣服、整套的儿童餐具都在购买清单里。”张小姐后有点自嘲的说,她现在对于婴儿用品已经算是个小专家了,有关牌子、价位、质量的疑问只要去问她一准没错。
痛并快乐着,这是很多父母育儿时的真切感受。其实,不论是为孩子一掷千金的溺爱父母,还是坚持自然独立的创新父母,或者是不惜血本的亲朋好友们,归根结底一切都是为了那些呱呱坠地的可爱小婴儿。所有的努力,终目标都是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不管父母亲友的消费是奢侈还是节俭,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就是好的。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