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有毒物质超标 谁是“帮凶”
2月27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广州市儿童及幼儿产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儿童及幼儿服装合格率仅56%,甲醛和pH值超标。保罗、喜羊羊与灰太狼、安奈儿等品牌均上“黑榜”。专家称,这些有毒物质对于青少年的皮肤表面黏膜和呼吸系统的保护将是大威胁。市消委会负责人表示,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已经通知相关经销商进行下架调整。但记者随后走访发现,部分不合格品牌的产品依旧在架销售。(2月28日《南方都市报》)
笔者不知道每年进行几次这样的抽检,但知道每年315之前都要搞这样一些产品抽检。由于消费者委员会并没有执法权,抽检出不合格产品之后发一纸通知未必真能起到什么作用。倒是质检局、工商局等执法部门,应当在消费者委员会抽检之后迅速跟进,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产的停产,该整顿的整顿,该关门的关门,绝不能让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祸害祖国的花朵,绝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政府和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有义务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因为他们还小,伤不起。
其实,童装及幼儿产品甲醛和pH值超标,在我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从2006年始,每年都会有童装甲醛超标的报道。频频出现这样的事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赚钱不顾一切,不按相关国家标准生产,导致有毒物质残留超标;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缺位失职。童装及幼儿产品并不缺乏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消委会或质检局抽检就是用的国家标准。假如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政府职能部门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执法,堵塞漏洞,这类有毒童装和幼儿产品就不可能走向平常百姓家,祸害青少年和幼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状态是,企业不生产有毒物质超标的童装和幼儿产品,而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合格的产品,甚至可能免检,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足不出门,免去了风吹日晒雨淋,那可是太好了。但是,严峻的现实不断地提醒人们,企业追逐利润是天性,政府职能部门如果一天偷懒,企业就一天在生产不合格产品,只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地加强监管,才能确保企业生产合格产品。如果说,企业生产有毒童装和幼儿产品是谋财害命,那么,那些不作为的政府职能部门就是它们的帮凶。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