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新标8月实施 不达标童装将被禁售
童装市场的门槛将提高。近日,记者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网站得知,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强制实施,此前按照旧国标生产的2-3岁的童装将禁售。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童装市场混乱不堪,虽不少商家表示产品“安全”,但近年来,童装安全事故频发,让很多父母“心惊肉跳”。
政策
将禁售童装不合格产品
近日,有消息称,原定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经过一年的延期,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届时,此版本将取代目前实施的2003版标准,成为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不符合新国标的纺织产品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据了解,新标在幼儿用品上使了一些“狠招”,与旧标相比,新标扩大了幼儿服装范围,提高质量指标,以前2-3岁的儿童服装从儿童组划分到了婴幼童组,从B类服装变成了A类服装。
也就是说,8月1日后,3岁以下的童装都要执行A类标准,同时生产企业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幼儿用品”字样。这也意味着,此前按照旧国标生产的2-3岁的童装在8月1日后要下架处理。
案例
新衣服穿一天就起红疹
本月初,市民高女士在司门口一家小店,花49元给女儿买了件小花裙。没想到,穿上不到一天,女儿的肩膀和后背都出现了一些小红疹。后经医生诊断,原来是劣质新花裙引起的皮肤过敏。
“宝宝才两岁多,皮肤比较敏感,本来怕挂在外面的衣服不干净,还特意要了一件有包装的,没想到一穿上就出问题。”高女士生气地说道。
近年来,童装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今年六一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一些童装样品进行了抽查,发现33.3%的样品存在问题,丽婴房、英氏、JEEP、ZARA、Disney等“”也上了黑榜,让人大跌眼镜。
记者从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急诊科了解到,因服装选购不当引起幼儿皮肤过敏的事件常有发生。“一般来说,服装气味刺鼻很有可能是甲醛超标造成的,这会强烈刺激儿童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造成呼吸系统伤害,并引发各种炎症。”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医师说。
市场
童装材质不明,标签混乱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婴童服装质量确实鱼龙混杂,不明材质、不明标准的幼儿服装“招摇过市”。
“新衣服都是这个味,回去洗洗就好了。”在光谷某外贸童装店内,记者看到一款标价为239元的男童牛仔裤,摸上去有点硬,还有一股味道,销售人员说,该款童装是韩版进口产品,采用上好面料,不会掉色。
但记者注意到,这款衣服上的吊牌标识并不清晰,除了价格之外,吊牌上都是韩文,看不出产地、材料等信息,用手搓一下,指头马上染上了浅蓝色。
在司门口,记者发现一些童装店纷纷打出“疯狂甩卖”、“一件10元”的促销广告,但部分衣服上连吊牌都没有。“穿的是衣服,要吊牌干嘛呢。”某店促销员说。虽然一些店的促销品有吊牌,但标识、甚至什么材料制成的都没有写明。
幼儿服装
为何总出问题?
湖北省纺织行业协会一人士说,造成童装致病的,大多是由原料带入,企业没有原材料检验部门,也没有成品出厂检验设备,或是企业为节省成本故意不送检。“比如说,单个颜色检测的费用就要四五百元,而童装面料中常常含有多种颜色,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相当高。”
生产成本提升、产业上下游衔接不紧密、标准普及不到位、民众质量安全知识匮乏等,都是造成童装市场良莠不齐的原因。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