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服装的安全漏洞
8月1日起,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就已经正式实施了,可就在此之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公布,在近一次对市售幼儿针织内衣的质量检测中发现有六成产品未能达标。
■幼儿针织内衣六成不合格
据了解,此次抽样的39件0~3岁幼儿内衣,都是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从北京、天津等11家大中型商场、超市、专卖店购买的,价格从每件29.9元到1470元不等。
实验发现,有24个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有15个样本的水洗尺寸变化程度比较大,影响再次穿着;而原产地土耳其和马其顿的产品则都存在色牢度中耐汗渍、耐水、耐唾液、耐摩擦,以及实际纤维含量与标牌注释不符5个方面不符合标准;另有产品的pH值实测值超标,显弱碱性等等。不过,其在甲醛含量、异味、耐洗、色牢度等方面都是符合要求的。
幼儿的皮肤本来就稚嫩、敏感,而且没有形成自我保护,幼儿服装甚至被称为是幼儿的“第二道皮肤”,如果质量不达标,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涉及幼儿的纺织产品也格外受到大众的关注。
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后,对消费者影响大的也是在幼儿服装方面,相较于旧标准,其对幼儿纺织产品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pH值、耐唾液色牢度是威胁
新标准所规定的纺织产品分为幼儿纺织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幼儿纺织产品被列为A类,自然也是标准要求为严格的一类。
按照旧标准,只有年龄小于24个月的幼儿纺织产品是被归为A类的,而新标准实施后,年龄在36个月和身高在100cm及以下的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都属于A类。
“A类的年龄限制放宽了,也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原本只需满足B类要求的幼儿产品在新标准实施后必须满足A类要求。”北京市纺织产品及染料助剂质检站主任胡建国解释。
他告诉记者,就目前幼儿纺织产品的日常检测结果来看,主要问题出现在pH值和耐唾液色牢度上。
新标准规定,幼儿纺织产品pH值在4.0~7.5之间,呈弱酸性,就可以保护宝宝免遭病菌感染。如果pH值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刺激皮肤,甚至引发皮肤感染。
胡建国说,目前检出pH值不合格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水洗工序不充分。由于该工序需要大量消耗水,有的工厂为了控制成本,用水不足,自然也就超标了。
而所谓的色牢度主要是看染料对各种外界作用力的抵抗。纺织染料多是化学物质,如果它们经水湿、水洗、光照、摩擦、汗渍和唾液浸润后脱落,转移到皮肤上就会伤害人体。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常喜欢把衣服咬在嘴里。如果织物的耐唾液色牢度没有达标,就会导致孩子直接吞噬染色残留物而受到伤害。
■一看二闻三水洗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服装的内在质量很难在购买的时候通过肉眼来辨别。如何挑选宝宝的服装才是安全的?
先,父母们在给3岁以内的宝宝买衣服时,必须留意服装上的标签,标签上必须注明“幼儿用品、A类、GB18401-2010”字样,没有该类标签的干脆不要购买。
不过,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教授也坦言,即使有了这个标签,也不代表安全。“毕竟质检只是抽检,有时候,厂家的送检产品和上市产品的质量是有差别的。”
这时候,就要求父母们,尽量选择纯棉或者彩棉面料的衣服,天然原料对皮肤的刺激小,又亲肤。此外,浅色的、印花图案少的产品使用的染料也少,胡建国表示,从安全性能色牢度来讲,浅颜色相对深颜色的产品更容易合格。
如果在挑选衣服时,能闻到一些刺鼻的怪味,比如煤油味儿、鱼腥味儿、甜甜的芳香烃味儿、霉味儿也是放弃购买比较合适,王建明说,目前衣服中的气味很多是从包装袋里吸入的。
后,即使挑选到合格的产品,到家后也需要用洗衣剂仔细清洗一遍,并在太阳下晒干。因为,如果其pH值超标,多次洗涤是可以还原到中性的。当然,如果色牢度有问题,应使劲搓洗,尽量让该脱落的染料脱落完。
考虑到年轻人大多对网购比较青睐,胡建国提醒,对于幼儿的服装还是尽量选择在商场购买。“许多网购产品并没有吊牌,是否通过质检都不得而知,尽管不能以此断言其质量一定有问题,但至少风险更大。”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