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新标实施山西遇尴尬 商超新旧标准混杂安全遭疑
今年8月1日起,我国纺织产品的强制性修订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全面实施。规范对于甲醛含量、pH值和异味等相关指标都进行了严格界定,其中3岁以内幼儿纺织用品须满足“A类”高安全级别,否则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时至9月,规范实施已经满月,符合标准的产品是否已上市销售?旧标准的幼儿服装还有吗?在挑选宝宝衣服时,到底哪种才真正安全?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商场超市新旧标准混杂
9月2日,记者在太原美特好超市新西客站店的童装区注意到,这里的幼儿服装标签都在安全级别上标注了“A类”,但安全规范有的是GB18401―2003,有的是GB18401―2010,属于两种标准并存。而且在90cm-120cm的儿童服装上安全级别标注的是“B类”。记者询问童装销售人员,他们的回答是对于童装新标准不是很清楚。
在省城富百家购物广场的几家童装店里,同样是新旧标准并存,标注的安全规范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看了一头雾水。有的服装上标注着GB18401―2003,有的是GB18401-2008,还有的是GB18401―2006。一家名叫小天使妇婴服饰店的店主说,大部分家长买衣服时只是凭手摸的感觉,很少人会注意服装的标牌,对于衣服里是否甲醛超标,是不是安全,人们用眼睛肯定看不出来,也无法深究。
在富百家,还有不少所谓的3岁以内的“外贸童装”标签上则根本没有标注相关的安全标准这些内容,有的甚至连产地都没有,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牌子名称和产品质地标注,这些衣服的安全性让人怀疑。
很多家长对新标准不知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买幼儿服装的顾客,关心服装安全级别的人很少,更多的家长只在乎衣服材质是否为纯棉及手感,重要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忽视。
“一般都还行,我先看款式是否喜欢,再摸摸衣服的质地怎样,然后价格合适就会买。”正在太原夏园时光儿童城的童装店给3岁女儿挑选衣服的叶宁女士说,她给孩子买衣服主要靠经验,比如衣服是否耐穿、好不好洗、吸不吸汗等等,很少关注标牌,对于“A类”“B类”“C类”,更不清楚具体指的是什么。
“国家对幼儿服装质量作出强制规定,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违反者,也应该有强硬的处罚措施。”家住在太原市龙城小区的赵彩霞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幼儿服装的分类标签太容易伪造或仿造了,如果只看标签购买,我觉得还是不放心。给宝宝买衣服,我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挑选那些更柔软,更透气以及没有异味的产品。”
给宝宝买衣服要“A类”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要鉴定衣服的成分显然不现实,那么该怎样给宝宝挑选到安全的服装呢?省纤维检验局的康秀杰总工程师说,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中幼儿纺织产品的年龄范围从24个月以内或身高80厘米以下的幼儿扩大为36个月以内或身高100厘米以下的幼儿。市场上不少衣服标注的标签鱼目混珠,普通人买衣服看服装标牌,不是看执行标准,而是看生产厂家是否规范,对生产质量是否重视,直观、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通过服装的标签,一定要看准“A类”。对于版本只有GB18401-2010是新标准,标签上是GB18401-2003的幼儿服装应重新返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销售。而标注的GB18401-2006、2008的标准属无效版本,不宜购买。
康总工程师还提醒说,在给孩子选购服装时,要选天然纤维的材质,颜色以浅色为主,有金属件装饰的尽量少选,以免刺激儿童特别是幼儿稚嫩的皮肤。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