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幼儿服仍在售 商家涂改标签或混搭
这件婴儿连帽开衫的标签被商家涂改。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3岁以内幼儿服装要达到高安全等级A类标准。新规已实施一个多月,岛城幼儿服装市场执行情况如何?9月11日,记者探访发现仍有大量非A类幼儿服装在售,其中有品牌幼儿服装店存在混搭销售的情况,有的涂改标签上的标准。
商店掺杂非A类服装销售
8月份起强制执行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幼儿服装做出新规定,要求幼儿服装标签必须同时注有“幼儿用品、A类、GB18401-2010”字样,如无此标准,均属于不合格产品。
9月11日,记者在岛城部分商场、专卖店和个体商铺进行探访时发现,很多幼儿服装并没有具备“三要素”,A类、B类、C类服装都混在一起销售。
在南京路一家中等规模的幼儿服装专卖店里,记者随机挑选了适合1~2岁孩子穿着的服装,发现新款秋装都是符合标准的,但夏装标签上标注的是“幼儿用品、B类、GB18401-2003”,属于不合格产品。
专卖店将旧国标标签涂黑
在宁夏路一家名为“博士蛙”的童装专卖店里,一排童装正在打折促销,童装标签上的“GB18401”后面字迹被涂黑,不过在类别上写的是“A类(幼儿用品)”。
“你们为什么把后面的字都给涂黑了,是因为新国标吗?”面对记者的询问,一名店员简单地“嗯”了一声就不再回应。
商家消费者多不知新规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新国标时,不少商家表示并没有听说过。“我们就是正常进货 ,一般消费者买的时候都是认品牌和质量。”一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只要消费着认可就行,他们也不是强买强卖。
而记者在探访中发现 ,前来购买衣物的消费者很少有人看标签内容,大部分都是先看款式、面料、价格等因素。“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什么标准,一般就是看看款式摸摸手感如何。”市民王女士说 ,至于衣物上的吊牌和执行的安全标准,她并没有查看的习惯。
AC类甲醛含量相差10多倍
记者了解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扩大了幼儿纺织品覆盖的年龄范围,将幼儿服装产品穿着年龄范围由“24个月及以下”,改为“36个月及以下”。
根据甲醛含量、pH值、异味等指标,服装被分为A、B、C三个安全级别,幼儿服装必须满足高安全级别A 类要求,且在标签上注明“幼儿用品A类”。从今年8月1日起,不符合新版《规范》的纺织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上写明,A类甲醛含量要小于等于20mg/kg,B类小于等于75mg/kg,而C 类则要求小于等于300mg/kg。A、C类要求的甲醛含量大值相差280mg/kg,这是因为对于幼儿,若长期穿着甲醛含量较高的C类服装,可能会诱发疾病。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