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乘车坐后座 6大不安全因素
通常情况下,很多家长会意识到副驾驶的不安全性。因此他们会将孩子安置于后座。认为那样更安全。实际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在后座同样是充满了不安全因素。
1.先孩子会不安于仅仅是坐姿,这和成人是截然不同。
对于他们的身高来说,一般家用小车后排座位是足够他们自由活动的。他们会跪在后座上从后窗窥探后面的跟随车辆,如果一旦出现紧急制动情况,他们将向后砸向车内。
2.其次是如果两个或以上的孩子乘车,更会导致打闹嬉戏情况出现。
在玩耍中更加增添了行车的不安全因素。而对于主要乘坐在前座的成人而言,几乎很难有效的去控制他们的行为。因为玩闹基本就是儿童的天性。
3.有些孩子喜欢坐在后排中间位置,去和前座的父母攀谈。
一旦出现紧急制动或碰撞情况,那么孩子将没有前排座椅作为阻拦和缓冲。同时因为孩子体形小,甚至可以会出现通过前座之间的缝隙直接飞向中控或前挡的吓人局面。
4.对于国内常见的小车,很多都没有后座玻璃升降高度或锁止保护,更多的情况是父母的疏忽。
比如让孩子开车窗吹风等等。他们会不安份的趴到车窗上,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这样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这种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5.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如果玩累了或本来疲劳,就会躺下休息。
对于成人而言,一般家用小车是无法提供足够的横向平躺空间。而对于孩子们,身高显然不是障碍。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选择舒服躺卧在后排座椅上。也给儿童乘车带来了不可预料的非安全因素。
6.儿童锁并不是安全有效。
对于现代的汽车制造商,增加儿童锁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安全措施。很多家长也将幼儿乘车的安全希望于儿童锁上。可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聪明好动的较大岁数小孩,已经能够自己发现儿童锁并随之解锁。这样对于车门的锁止而言,安全的屏障系数被人为降低。对于较大的孩子,如果经常坐车,这个方面倒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通过说服教育恐怕很难奏效。预防的办法有很多,重要的是不要完全将希望寄托于车内的安全门锁。
孩子属于我们,属于未来,他们从小与汽车结缘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志和证明。如何能保证孩子们的乘车安全,这对于广大家长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课题。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审视他们眼中的汽车世界,这样才能从了解发现的源头控制孩子们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提升和保障儿童乘车的安全系数。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