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十一看市场:电商店商对抗不如融合
互联网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商业形态。刚刚落幕的“双11”疯狂购物节中,仅阿里巴巴一家成交额就破350亿元,而2013年9月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3亿,日均688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网民在天猫“双11”一天的花费是全国消费者日均总花费的一半。
有人认为“双11”的成功,透支了网购市场的消费潜力。其实相对于担心电商,更应该担心实体商业。网购的庞大市场,虽有新增的消费部分,但更多还是抢的实体商业的蛋糕。拿衣服来说,很多人连过年的衣服都买好了,而这一块本来是实体商业的大头—这可是一块实实在在的损失。
虽然有观点认为,网购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网购已经给实体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只看到增强,看不到衰弱的趋势。让人遗憾的是,对于目前的生存困境,实体商业很多只是抱怨而没有反思,只是对立而不是合作。
这次“双11”,线上线下融合已经出现了破冰。比如银泰与天猫开展了深度合作,钱泰线下的35个实体店成了电商供货商。但有些实体商业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运用自己在线上的优势,设立“防火墙”,逼迫厂家拒绝与天猫合作。这么做或许能保住眼前利益,但未来怎么办?这道“防火墙”又能管多久?
消费市场出现的变化,其实是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一个表现。未来互联网还将影响更多行业,对现有产业进行更大规模、更加深刻的洗盘。有些行业已经警觉起来,并且正在积极谋求转变。而有些行业却还枕着过去的枕头、做着过去的梦。市场的变化是很突然的,就像马云所说的,放眼十年前,谁能想到雅虎有今天,谁又能想到阿里会有今天?
正如有人说,互联网不断用强有力的事实,敲响传统卖场的警钟。面对这样的危局,断网是不行的,正视、融合才是正道。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