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 幼儿用品商家抢战市场高地
借助“单独二孩”政策的春风,主打幼儿医疗服务的戴维医疗(300314,股吧)股价涨势连连,并且异常凶猛,多次出现涨停。
据介绍,戴维医疗的主要产品为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三大系列产品,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放开单庭二孩政策的落地,将对公司基本面产生很大的实质性影响,短期内将有效推升公司股价。
新政策的落定也给乳制品行业注入了新的“正能量”。11月18日,三元股份(600429,股吧)、新疆天宏(600419,股吧)、西部牧业(300106,股吧)等乳业股齐齐涨停,贝因美(002570,股吧)、伊利股份(600887,股吧)、光明乳业(600597,股吧)同样出现大幅上涨。
在香港股市上,合生元国际控股公司与中国蒙牛乳业公司股价在新政策宣布后迅速攀升走俏。中国第二大奶粉制造商,浙江贝因美科技工贸有限公司股价在深市上涨3.6%;雅力士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股市股价攀升9.7%。
不仅如此,众多婴儿产品生产商亦从中获利。婴儿车制造商,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价上涨4.3%;纸尿布生产商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价上涨6.6%
有的企业已经提前布局。有媒体报道称,作为国内床垫行业的领军企业,喜临门(603008,股吧)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表示,公司未来会扩大客户覆盖范围,床垫、床具供应对象从成人为主向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两端延伸,线下门店每年新增100~150家,迎二胎商机。
销售商盼政策“红利”
不仅婴儿产品生产商从中获利,销售商也对“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商机普遍看好。“以后孩子多了,自然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零岁经济"不容忽视,作为商家,我当然乐在其中。”佳佳贝贝孕婴童店经理李贺指着一位正在收银台结账的准妈妈告诉记者,沈女士怀孕7个月了,是店里的会员,从会员卡积分看,沈女士至今为止至少在店里消费达3万元,其中不包括奶粉。
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单位就在附近,经常利用中午时间,来店里转转。初期,被店里漂亮的婴儿连体服吸引了,后来买的婴儿产品越来越多了。“宝宝还没出生,我已经为他囤了不少货了,而且件件都是"高规格"。”沈女士说,为了给宝宝一个温馨的小窝,她选择的是进口的全实木婴儿床、乳胶加芦荟的婴儿床垫、落地宫廷蚊帐、全棉婴儿床上用品;为了让宝宝吃得更健康,她希望能母乳喂养,为此买了从瑞士进口的电动吸奶器,从德国进口的玻璃奶瓶,从日本进口的奶瓶消毒锅和幼儿专用碗勺;沈女士认为,宝宝皮肤娇嫩,买的衣服、睡袋、包被必须是知名品牌的全棉制品,纸尿裤、婴儿洗护用品一定要用国外进口的,就连孩子的洗澡盆也要是可以自动显示水温的进口产品……
沈女士为记者粗略地算了算,除了实体店购物,她还在会网上淘宝,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花费3万元以上。“我当然要给宝宝好的。”沈女士如是说。李贺也表示,来店购物的妈妈们和准妈妈们多是抱着和沈女士一样的想法。"单独二孩"政策当然会让我的生意越来越好,盼"婴儿潮"早日到来。”小贝潮品婴儿服装店张建颖告诉记者。但是,根据媒体报道,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所以到底能为商家带来多少生意,还需得到验证。记者在走访多家孕婴童商店后,得到了同样的反馈。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