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婴童市场:诱惑背后的陷阱
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让许多热看见了孕婴童产业的光明前景。然而,婴童产业蛋糕虽大,并不意味着身处其中就能获得丰厚收益。当下的婴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城市里几乎每个中等规模的小区里都会有各类婴童用品商店,若想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已有不少企业显露疲态,如曾经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红孩子;还有因业绩大幅下滑被收购,在香港主板上市后又传出造假丑闻的博士蛙等。娃哈哈集团从2002年就切入童装市场,但至今也没有在市场上产生过多反响。
一家股权投资机构在对某婴童服装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时,发动后台行政人员也参与到店面暗访活动中,防止企业业绩造假。投后如何管理也对投资机构提出挑战。“国内婴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形市场:两头的生产制造端和市场需求端规模都很大,但是中间零售渠道相对弱小。”博士蛙集团董事局主席钟政用表示,在中国这个渠道为王的市场,谁能掌控销售渠道,谁才能掌控市场。
“中国孕婴童市场还没有任何一家能够独大。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各占半壁江山。虽说妇女和儿童的钱容易赚,但其实也是难赚的。这两类群体对品质和品牌为挑剔,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混乱的市场中走得稳、走得久。”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陆琰说。
云月投资合伙人李一也表示,婴童市场虽大,并不能意味着参与者能够拿到相应份额,关键还在于提供优良产品、铺渠道、做市场和管理库存。“需要通过真正的口碑传播来吸引顾客购买产品。”。
在中国的婴童行业,大企业应该严格树立行业信誉、安全和责任,把业务细分,严守自己的强项,之后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整合与扩张,并能够在良性运营的基础上教育市场、反馈社会;小公司,则更要珍惜现有的渠道和客户,把业务做稳固,先获得可靠而稳定的经济利益,再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发展业务。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