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母婴营养干预体系尚缺乏幼儿基础数据
关于食品安全等关系国人健康的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随着下一步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开始对提案、议案、建议的办理、回复和解决,这些反应社情民意的意见建议愈发引人关注。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母婴营养干预体系尚缺乏幼儿基础数据,其干预体系仍然有待健全和完善。
两会期间,北京大学医院副院长丁洁、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尚绍华和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洪天慧等6位来自妇联、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及干预体系的提案》,呼吁国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营养监测和营养干预体系的建设。
委员们认为,目前虽已基本构建母婴营养指导和干预体系,但仍然有待健全和完善,由于缺乏对基础数据的系统研究,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举例来说,全国每十年举行一次的全国营养调查中,不包含对2岁以下幼儿的膳食调查;目前推荐的幼儿营养的膳食推荐摄入量,均来自国际指标或WHO的建议,而不是来自对我国母乳、幼儿的调研数据。
“母婴营养监测与干预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丁洁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2012年卫生部次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关于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的讨论成为热点。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多数或者特定人口无法得到健康生活所需的营养保障时,这个国家将无法摆脱贫穷或维持其经济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母婴营养监测和干预体系,对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尤为重要。
为此,丁洁等委员建议,先要在政策层面重视和落实,将营养问题纳入到国家总体的发展政策和相关部门战略,为保障实施营养监测和干预提供充分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其次,实施对重点人群常规监测,完善母婴营养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协会、基金会以及企业等第三方合作,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并及时公开分类数据,完善信息平台。后,呼吁加强营养干预体系,扩大宣传教育,将营养干预措施纳入现有的卫生保健系统,对医疗工作人员实施全面的能力建设;同时通过大众媒体、医疗机构、社区等多层面的宣传,树立全社会都关注母婴健康的良好氛围。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