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货店亲子消费占主流 家长愿意砸重金
调查发现,“亲子消费”的热潮正在席卷北京传统商业区,不少大型的购物中心都引入了相关机构:早教中心、儿童城、体验式儿童用品购物商铺……这些“赚孩子钱”的好去处,为商圈带来了强劲的客流增长和消费驱动。
现场:“赚孩子钱”的地方人气都旺
刚过去的周末,记者来到蓝色港湾探访。上午10点半,蓝色港湾的“儿童城”就已经颇有人气了。这里专门针对0至12岁儿童建立了一栋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的儿童城,内容包括儿童用品、早教中心及游乐园等,几乎每个商铺都有固定的客户群。
几位新来的家长正站在一家儿童英语学校的柜台前,向接待员详细打听课程价目表;一家名为神奇火车的游戏商铺里,孩子们正在大人的陪同下争抢购买彩球,再跑到橱窗玻璃前换取积分和礼品;而在儿童游泳馆,看护阿姨不是在给顾客的宝贝称重量,就是在往桶里注温水,看起来十分忙碌。“准妈妈那么多,带着孩子的妈妈也那么多,这么拥挤,走路可真得小心。”刘先生边说边揽着妻子的肩膀走上电梯。
在世贸天阶北街3楼,也开设了一个专门的儿童区。下午4点,爱乐游儿童乐园一百来平方米的面积中有近40个孩子在嬉戏玩耍。位于儿童乐园旁边的儿童服饰店和早教班也被欢乐的气氛包裹,常见家长们推着推车或怀抱宝贝出出进进。
“成人消费”想借光不容易
与各购物中心、商业区里“童声鼎沸”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场里相隔仅数步之遥的服饰、珠宝、家居等传统“大人牌子”人气依旧不温不火。
“商场有三个地方火,早教中心、电影院和美食街,像我们这些牌子都借不上什么光。”富力百货二层某服装品牌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虽然不少大人带着孩子一待就是大半天,但也都是上完课,做完游戏就回家,顶多再吃个饭。抱着孩子,大人也没什么心情和精力逛商场了。”
“单纯的购物体验已经很难拯救传统零售业,消费多元化才有吸引力。”一位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集中引入儿童消费主题的商家和机构,希望调动整个商圈的活跃性,但却忘了调整周边商铺的配套性和协调性,因此结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我举个例子,一些商场里有亲子中心,但在旁边配备的餐饮店却是麻辣主题,要么就是西餐厅和咖啡店,无法实现‘一站式’消费。”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