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亿陈跃:五年后 母婴店导购失灵!
中童传媒
一个产业的思考与远见
新消费时代
从2015年开始,90后开始逐步成为婴童消费的主流群体,这个群体同80后、85后大的不同是他们使用手机就是从智能手机开始的。
如果说80后、85后是互联网一代的话,她(他)们对于品牌的认知方式、信息互动渠道、产品认知模式、育儿理念、消费心理、购物方式将以快速迭代的方式呈现。
未来几年,由她们做主的婴童产业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答案就在——
2015 CBIS(第二届)
中国婴童产业峰会
11月26日·北京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抢门票!!
在其他零售商都在为如何快速成批量地培训导购,如何解决导购流动性大等问题而苦恼时,中亿孕婴总经理陈跃却觉得,“导购在未来三到五年可能还会存在,在五年以后可能会逐渐弱化”。
为什么陈跃会有这种和时下主流观点背道而驰的想法呢?
这都是消费者逼的呀!
消费者在不断自我进化
“今天的消费者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专业。”陈跃对《中童观察》记者讲道。90年出生的人已经进入了生育适龄期,甚至有些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会逐渐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而这些新一代的消费者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对于新事物以及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极强。在育儿观念上,相比于父辈们的经验之谈,他们更崇尚有科学依据的育儿理念。在互联网能便捷地提供商品信息和育儿知识的状态下,今天的消费者自我进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了。”陈跃回想了一下,“五年前网络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线下实体店依旧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那时候消费者还觉得导购比她们更专业,导购的推荐还有比较强的作用。比如过去说'商品好贵好贵好才贵',这种理念消费者现在都不屑一顾。”
他们对渠道的忠诚度不高。无论是线上线下,她们会根据孩子的需要,自己去判断、选择渠道,去购买相应的产品。可能标品会去几个信得过的电商网站,有些对体验度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还是愿意选择线下,这就对门店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年以后,导购的作用会逐渐弱化
在消费者与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双重夹击下,母婴实体店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究极进化方向。
“未来所谓的品牌会越来越弱化。”
近几年来,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执着愈发地不明显,对于品质的要求一如既往,但是会更倾向于高性价比的产品。陈跃对《中童观察》记者说,尤其是过去一两年,有些品类的一些品牌,知名度虽然不高,但是销量早已超过了过去一些知名品牌的销量。在他看来,未来母婴店的品类管理将成为致胜的关键之一。
“五年以后,导购会逐渐弱化。”
在其他零售商都在为如何快速成批量培训导购,如何解决导购流动性大等问题而苦恼时,陈跃却觉得,“导购在未来三到五年可能还会存在,在五年以后可能会逐渐弱化”。
当消费者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很多信息会被不断整合,凝练成基本常识。当消费者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自行完成判断的时候,导购对于销售的促进作用就会逐渐减小。而在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现在,当导购贡献的利益甚至不足以抵消本身的人力成本时,还会有门店需要导购吗?
陈跃认为未来母婴零售门店的导购会逐步被理货员所替代,就像zara,优衣库等服装连锁,并不会因为没有导购,就影响到它们的生意。
“门店里要有育婴师和营养师,只提供专业服务。”
导购被弱化,那五年以后母婴店里就剩下理货员和收银员了?当然不会。“门店里未来应该有育婴师和营养师的配备。”陈跃对《中童观察》记者表示,“这些营养师不能承担销售任务,现在消费者这么精明,他能从你推荐的产品中,分辨出你是真的提供解决方案,还是只是想推销高毛利的产品。”
一旦被识破,不但推销不成功,反而让消费者对营养师、育婴师的专业度产生怀疑,怕的是消费者就此对这个门店产生了不信任的态度。事倍功半,反而损失了顾客,得不偿失啊!
提供专业服务并不是为了直接转化消费,不是为了某个品牌,某个品类而存在的。育婴师和营养师这些专业人士是为了给门店本身提供专业的背书,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门店本身的认可,让消费者觉得在这个门店买,就是放心!门店的招牌,就是保证!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