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来临 社会关怀不可或缺
中国的“二孩时代”,在法理上扑面而来。只有真正解决好民众所面对的诸多“养孩”难题,“全面二孩”的号召才会落到实处。
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新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鉴于婚育形势,本次计生法修订不再对晚婚晚育作出限制,原来的晚婚假随之取消。(详见03版)
“全面二孩”终于有法可依。三十多年倏忽而过,中国人口政策走到了改变的节点。从前是“只生一个好”,因为计生政策起码让中国少生了5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现在则是“再生一个好”,因为老龄社会轰然来临,我们的计生政策必须对应地作出必要的调整。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令也好,制度也罢,稳定性总是相对的。就像上层建筑必须取决于经济基础一样,人口政策也不可能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抱残守缺、一成不变。当年,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之确定为基本国策,主要目的即是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完成人口质量与经济同步增长。今天,全面二孩时代大幕已启,所依所循,还是这个基本逻辑。
中国虽是人口大国,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比如目前,我国成为全球老年人口超过上亿人的国家。从新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人,占比10.1%。可见,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利剑高悬的社会命题。二是劳动人口加速减少。有数据称,2012年中国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不久前,世界银行甚至警告称,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将减少超过10%。老龄化、少子化、低生育率……须得承认,这些核心变量,无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
事实上,人口低生育率已成为国际潮流。比如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盟28国总生育率均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的2.1水平,而德国生育率更是在低行列,不到1.4。抚育成本的提高,社会保障的完善,生育理念的嬗变,让“丁克家庭”等不再罕见;而为了鼓励适龄父母生育二胎,各国政府都是“蛮拼的”,有的送钱,有的分房子,有的奖励不加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也带来另一重思考:中国的二孩时代,在法理上扑面而来,但“给孩子好的礼物是手足”要成为年轻父母的共识,进而把生二孩也视为“甜蜜的事业”,显然路阻且长。此前有调查显示,36.85%的深圳网友仍坚持“只生一个好”。公众的选择未必没有道理:房子还没着落,孩子何以安身?奶粉难买、学位难求,养儿路上何其辛苦?户籍制度难改,二元割据下孩子谁来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真正解决好民众所面对的诸多“养孩”难题,“全面二孩”的号召才会落到实处。
当然,“全面二孩”并不等于全面放开生育指标,计划生育仍是基本国策。一句话,二孩时代已来,计生国策未改。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