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转型三年业绩未增长 母婴产品销售不断被赶超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如今母婴这个涵盖女人和孩子的多金市场,让众多商家分外眼红。然而早在04年,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多,真正开始做的人就更了。红孩子就是看中这块市场的空白,在04年初作为家母婴产品销售的B2C平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说起红孩子,就如踩着风火轮的哪吒,一路红透了底。从04年到07年红孩子一直保持着260%到300%的年均增长速度,08年红孩子的销售收入就已经逼近10个亿。而转型后的09年,其势头一路下滑,2010公司网站和目录两块业务的经营收入与09年基本持平。而截至今年12月份的应收预计会在12亿到13亿人民币之间,后劲明显不足。
红孩子创始人之一徐沛欣曾经放过豪言,"如果按照此前的速度,红孩子今年做到30亿元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看来,红孩子的业绩答卷,从09年转型后便有下滑趋势,要实现这个目标已经不太现实。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又在微博称"当当网的母婴产品销量已经超过了红孩子。"
为何早进军母婴销售平台的红孩子,在转型三年后,不断被超越呢?2009年初红孩子确定了四大行业齐头并进的新战略,在零售之外还涉足传媒、物流和金融领域,以其旗下的宏品物流为例,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就经历了从独立运营到重新被纳入公司内部的波折。在其核心的零售行业,红孩子由此前单一的母婴用品增加了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家居用品等6大品种类型,同时放弃了喂哺用品、玩具、童车、洗护产品等自有品牌产品线。
这一系列的产品扩展,让红孩子从母婴市场,扩展到全新的领域,红孩子创始人之一陈沛欣这样定义公司的定位:
陈沛欣:红孩子有三个定位,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第二我们是以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第三用快捷和方便的方式来满足顾客的服务。这三个定位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确早是以母婴为核心的顾客,我们为了满足她们不同的需求,我们可能又先后上了化妆品、食品、保健产品、甚至家庭用品。那这些我们看来都是一群客户在购买,只是需求不一样,而红孩子其实更像,跟传统的零售区别在于,过去的传统零售是替厂家来卖东西,红孩子在从顾客当中来挑取顾客的需求,来替顾客买东西,这是一个卖手和买手之间的区别。
母婴产品市场虽然广,但是消费者留恋度并不长,因为从孕妇阶段到小童时期,消费者多购买三年,而红孩子不仅想让消费者在这三年内其产品,而是希望在更长的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红孩子借由其产品线拉长,让消费者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选择红孩子。
如今红孩子在线上就有了两条产品线:主营母婴产品的红孩子网站,以及定位于化妆品、食品、家居、厨房用品及保健品的缤购网商城。红孩子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母婴产品B2C商城,而是开始趋向一个综合化的女性B2C商城。
陈沛欣:以前的零售在过去到今天一直是厂家,是卖手,我拿什么产品来卖给顾客,推给顾客。
红孩子营销规模越做越大,但是未见增长的销售总体,和线下业务的萎缩,让如今那个踩着风火轮的红孩子,一落千丈。它的转型和扩展,将要怎样继续下去?嘉宾主持况杰认为红孩子从单一的母婴到女性综合的转型不是一个成功的转型。
况杰:从目前结果来看应该说不是很成功。单一的母婴产品的时候,红孩子应该说是业内非常的,而且那个时候是非常独特的,几乎在这个领域它是没有人做。它一下子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应该说是的网站,有先发优势。当他看到母婴用品这个规模不是增长那么大了,他已经发展很快了,他觉得这个市场可能有限,所以他拓展到其他的品种。但是他没想到,在一个细分领域中也能做到老大,但是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多了,你做得越广泛了,那和你竞争的人就越来越多,那你就做不到这个老大了,反而可能受到别人的挤压就会更多。
目前来看,红孩子还是要继续拓展两条产品线。那么在这种格局之下现在的B2C领域中,况杰认为红孩子的前景可能不乐观。
况杰:红孩子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资金的注入,比如上市或者其他的资金注入,恐怕这两条线上都很困难,我倒觉得或许回收一下,收到母婴用品。在这个领域中细分,或者再加以延伸可能会更好一点。在女性用品的竞争应该说竞争更加激烈,应该说可能消耗会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恐怕不是太乐观。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