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产品别只把“猴年婴儿潮”当赚钱机会
农历猴年,不少中国人都相信,在这一年出生的孩子能讨到“聪明机智自信快乐”的好彩头。同时,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放开二孩的农历猴年有望迎来一波生育高峰。阿里巴巴集团此前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母婴用品占中国人年货购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奶粉等进口母婴产品成为中国人主要购买的三大“洋年货”之一。(2月11日《北京晨报》)
阿里巴巴发布的“母婴产品成洋年货”的数据未必没有漏洞。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很多幼儿父母将购买外国进口母婴产品当成爱。这里面固然有着“崇洋媚外”的成分,却也值得国产母婴产品生产商家反思。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商家抱怨:消费者就是有钱任性,难道外国月亮真比中国的又大又圆?埋怨消费者的不理智,倒不如在“母婴产品洋年货”中寻找差距。猴年婴儿潮不仅是一次商机,更是一次重塑国产母婴产品形象的一次机会。如果再失去了这次机会,我想商家是辜负了这个时代的。从情感上来说,我确实支持国产母婴产品。但是,也必须面对国产母婴产品的真正问题。从价格上来说,国产母婴产品有着不少优势。问题是,为何低廉的价格不能让爸爸妈妈心动?有人直接把这种尴尬的现象归罪于不理智消费。这样说其实是一种误会。假如说,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国产母婴产品能和进口产品一较高低,谁会青睐外国产品?
不是爸爸妈妈太任性,而是我们的产品需要好好反思。去年的时候,有媒体报道说,一位腐败分子“太腐败了”,就连他家的小孙子喝的奶粉,用的尿布都是外国进口的。有的时候甚至专门托人从外国购买。当腐败官员都青睐这些产品的时候;当香港的奶粉被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买空,以至于香港需要发布限购令的时候,当澳大利亚的年轻父母拉出横幅反对“中国爸爸妈妈购买奶粉”的时候,我们能一味的将罪过都推给“崇洋媚外”吗?
猴年婴儿潮的来临,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在一些商家看来是一次商机。正如有市场人士预测,更高的出生率将令包括奶粉、尿布和护肤品在内的婴儿用品销售额大幅增加,相关企业会从“婴儿潮”中获益。这是一次商机,可是如果企业想着的只是从中获益,或许就是一次伤害,更或许会丢失了重塑形象的后一次机会。
我们的母婴产品并非输在了技术上。母婴产品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一如我们的圆珠笔笔珠一样。我们差的不是技术而是责任心。当国产婴儿奶粉在10多年内多次出现问题的时候,谁不畏惧这种不幸降临在自己宝宝身上?谁不害怕自家宝宝成为大头婴儿,成为添加剂婴儿?
把猴年婴儿潮当做一次重塑形象的机会,才能让消费者重拾信心。没有国产母婴产品的自强自立,就会在猴年婴儿潮中错失发展先机。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