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解读503期:月嫂“天价”又何妨?
近日,媒体报道京沪地区月嫂高月薪1.5万,超医科博士。此消息一出,不少人痛心疾,要求政府出手监管,那么政府的监管真能降低月嫂的价格吗?
天价月嫂是市场决定,收入高于医学博士也属正常
天价月嫂由市场供需决定,物有所值
月嫂天价,有人或将其归咎于“百团混战”,或质疑月嫂是否“物有所值”,这样的争论实在是哗众取宠,无知无聊。
本来,价格是由市场中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京沪地区月嫂天价岂能例外?
一方面,京沪地区人口基数大,大部分又都是青年才俊,努力工作之余,生个孩子调节生活,月嫂需求本就旺盛;另一方面,恰逢壬辰龙年,不少家庭希望得个“龙子龙孙”,月嫂行情自然看涨。那所谓的“百团混战”不过是需求旺盛之果,指责替新晋父母排忧解难的月嫂公司,是打错了靶子。
而对月嫂是否“物有所值”的质疑更是无聊。人们对商品的价值判断本就主观。顾客原意掏天价购买月嫂的服务,自然是认为月嫂的服务值回票钱。不相干的旁人高呼“不值,不值”,多管闲事。
月嫂收入高于医学博士也属正常
此次报道中,有媒体问“月嫂这个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的家政工作,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医学博士?”
好强的醋意。不过这醋吃得太不值。
先,无论何种职业,其价格都是由该职业所处行业的供需决定。在京沪这样的大城市,赶上喜庆的年份,青年人扎堆儿生育,月嫂收入高于医学博士又有何不可?
其次,表面上看,医学博士的收入可能暂时比月嫂低。但医生的行业门槛高,供给有限,一时的收入低,但旱涝保收,而且往往越老的医生越值钱。反观月嫂,行业门槛低,可替代性强,收入随市场波动大,今年行情好,月薪过万,明年生育高峰一过,价格自然回落。那时谁的收入更高,难说。
后,念书本身也是一种投资。如同任何的投资一样,有赔有赚。几年前生物领域炒得火热,号称是本世纪具潜力的行业,无数青年投身其中。待热潮褪去,拿着几千元一月的生物学博士遍地。医学博士收入不如月嫂就大呼小叫,这让生物学博士情何以堪?
政府插手难降月嫂价格
面对天价的月嫂,不少人提出政府应当出面,设立行业准入机制,规范月嫂市场,使得月嫂价格回归合理层面。
这样的想法经不起推敲,非但不能降低月嫂的价格,反而会进一步提高人们雇佣月嫂的成本。
如我们前面的分析,天价月嫂的出现,是因为京沪地区旺盛的需求。因此,要想降低月嫂的价格,应当扩大月嫂的供给。而天价正是更多人加入月嫂这一行业的动力。据媒体报道,40%月嫂是因为收入高才加入这一行。而政府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必然抬升人们进入这一行业的成本,减少供给。供给减少,需求依旧,价格岂有回落的道理?
专业分工催生月嫂新职业
月嫂的出现,是人们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认为月嫂技术含量低,“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人低估了专业分工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章就是“论分工”。在这一章,斯密用“劳动生产力上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作为段,开始了他的全部经济学分析。
斯密指出分工大大提升了效率,增加了人们的财富。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在一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他更擅长于造弓箭,他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开始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他专门打猎去换弓箭,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于是,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不仅对自己的蛋糕可以做得更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可以做得更大。
以月嫂为代表的家政服务行业正是行业分工提升社会财富的典范。正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出现,都市人才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更多的时间去休闲娱乐。
以月嫂为例,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多月嫂公司推出了培训考试,并将月嫂评级,这样专业化培训为新晋父母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对不专业的新晋的父母而言,这真是天大的善举。
而这一切都是拜分工所赐。
结语:天价月嫂由市场供需决定,物有所值。她们的收入高于医学博士也属正常。政府插手难降月嫂价格。实际上,月嫂是专业分工催生的新职业,她们的出现大大提升了都市人们生活品质。
- 分享到:
- 更多>>